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5 09:19:34
1、板城渚口的拼音是:bǎn chéng zhǔ kǒu。2、注音是:ㄅㄢˇㄔㄥˊㄓㄨˇㄎㄡˇ。3、引证解释是:⒈古代黄河中段的重要渡口。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东北。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河水又东逕板城北,有津,谓之板城渚口。”亦省称“板渚”。《隋书·炀帝纪上》:“﹝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餘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穀洛水达於河,自板渚引河通於淮。”。4、网络解释是:板城渚口板城渚口,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东北,简称板渚。5、综合释义是:古代黄河中段的重要渡口。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东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河水又东逕板城北,有津,谓之板城渚口。”亦省称“板渚”。《隋书·炀帝纪上》:“﹝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餘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穀洛水达於河,自板渚引河通於淮。”板城渚口[古代黄河中段的重要渡口。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东北。#####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年),开通济渠,自此引河水,南达于淮,为隋、唐时期水运之枢纽。炀帝两次游江都,均经此而东南下。唐武德四年(公元@@@@@年),窦建德陷管州,以船运粮,溯黄河由此西上。王世充之弟王世辩屯军于“成皋之东原(东广武城),筑宫板渚”。]古代黄河中段的重要渡口。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东北。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年),开通济渠,自此引河水,南达于淮,为隋、唐时期水运之枢纽。炀帝两次游江都,均经此而东南下。唐武德四年(公元@@@@@年),窦建德陷管州,以船运粮,溯黄河由此西上。王世充之弟王世辩屯军于“成皋之东原(东广武城),筑宫板渚”。6、汉语大词典是:古代黄河中段的重要渡口。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东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河水又东径板城北,有津,谓之板城渚口。”亦省称“板渚”。《隋书·炀帝纪上》:“﹝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馀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