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5 08:46:45
1、霸朝的拼音是:bà cháo。2、注音是:ㄅㄚˋㄔㄠˊ。3、结构是:霸(上下结构)朝(左右结构)。4、词语解释是:1.指割据一方或偏安一隅而尚能号令天下的政权。2.指专横暴虐的王朝。霸朝[bàcháo]⒈指割据一方或偏安一隅而尚能号令天下的政权。⒉指专横暴虐的王朝。5、基础解释是:指割据一方或偏安一隅而尚能号令天下的政权。指专横暴虐的王朝。6、引证解释是:⒈指割据一方或偏安一隅而尚能号令天下的政权。引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文若(荀彧)怀独见之明,而有救世之心,论时方涂炭,计能则莫出魏武,故委面霸朝,豫议世事。”宋陶穀《清异录·官志》:“蒙州立山县丞晁觉民自中原避兵南来,因仕霸朝。”清李慈铭《越缦堂读·魏书》:“《赫连屈丐统万城铭》、《虵祠碑》诸文,颇行於世。皆可想见霸朝文事斐然之美,立国一隅,必有与也。”⒉指专横暴虐的王朝。引严复《译<社会通诠>自序》:“商君、始皇帝、李斯起,而郡县封域,阡陌土地,燔诗书,坑儒士,其为法欲国主而外,无咫尺之势。此虽霸朝之事,侵夺民权,而迹其所为,非将转宗法之故,以为军国社会者歟?”。7、网络解释是:霸朝“霸朝”bàcháo一词是东晋史家袁宏对汉魏禅让之际的政治现象的评价性指称,属于历史评价术语范畴,是史家对这种历史现象的抽象概括和主观认识。袁宏将汉魏之际的曹操政权命其名为“霸朝”,其史学价值在于真实地反映了武力定霸、“以力假仁”的汉魏禅让政治之实质。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单一、流于空泛的儒家王道学说和史学认知模式的补充和突破,对于后世史家真实地把握与其类似的历史现象提供了十分有益的认知参照。8、综合释义是:指割据一方或偏安一隅而尚能号令天下的政权。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文若(荀彧)怀独见之明,而有救世之心,论时方涂炭,计能则莫出魏武,故委面霸朝,豫议世事。”宋陶穀《清异录·官志》:“蒙州立山县丞晁觉民自中原避兵南来,因仕霸朝。”清李慈铭《越缦堂读·魏书》:“《赫连屈丐统万城铭》、《虵祠碑》诸文,颇行於世。皆可想见霸朝文事斐然之美,立国一隅,必有与也。”指专横暴虐的王朝。严复《译<社会通诠>自序》:“商君、始皇帝、李斯起,而郡县封域,阡陌土地,燔诗书,坑儒士,其为法欲国主而外,无咫尺之势。此虽霸朝之事,侵夺民权,而迹其所为,非将转宗法之故,以为军国社会者歟?”。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