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2-12-19 02:36:26
永年西调是流行于我国河北地区的一种汉族戏曲剧种,名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是我国民间戏曲宝库中的珍宝。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永年西调的历史,了解它的由来与发展。永年西调原系流入河北的山西上党梆子。旧称泽州府(今山西晋城)调,在永年还称“三搭板”(因该剧种多演出袍带戏,舞台多设一搭板而且得名)。1956年2月,剧团登记时,由着名剧作家赵树理先生提议正式命名为“西调”,取“调自西来”之意。根据近代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考证,西调剧种的初始源头和发展演变的轨迹是比较清楚的。根据学界研究,西调的创始人应为田书德,他是山西晋城望城头村人。晋城古称“泽州”,是上党梆子的发源地。田书德原在家乡的三义班唱枣腔、泽州调(即今上党梆子),是个有名的男旦角演员,艺名“大闺女”。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