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4 19:17:15
1、契苾的相关诗词是:《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契苾何力·自称烈士受唐恩》。2、拼音是:qì bì。3、结构是:契(上下结构)苾(上下结构)。4、引证解释是:古族名。敕勒诸部之一,隋唐时居焉耆西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归唐。徙甘凉间。后北徙乌特勤山(今杭爱山东支)。《新唐书·回鹘传下》:“契苾亦曰契苾羽,在焉耆西北鹰娑川,多览葛之南。”复姓。唐代有契苾何力。见《通志·氏族五》。5、网络解释是:契苾契苾:古族名。6、综合释义是:古族名。敕勒诸部之一,隋唐时居焉耆西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归唐。徙甘凉间。后北徙乌特勤山(今杭爱山东支)。《新唐书·回鹘传下》:“契苾亦曰契苾羽,在焉耆西北鹰娑川,多览葛之南。”复姓。唐代有契苾何力。见《通志·氏族五》。契苾[古族名。敕勒诸部之一﹐隋唐时居焉耆西北。贞观六年@@@@@公元@@@@@年@@@@@归唐。徙甘凉间◇北徙乌特勤山@@@@@今杭爱山东支@@@@@。#####]古族名。敕勒诸部之一﹐隋唐时居焉耆西北。贞观六年@@@@@公元@@@@@年@@@@@归唐。徙甘凉间◇北徙乌特勤山@@@@@今杭爱山东支@@@@@。7、汉语大词典是:(1).古族名。敕勒诸部之一,隋唐时居焉耆西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归唐。徙甘凉间。后北徙乌特勤山(今杭爱山东支)。《新唐书·回鹘传下》:“契苾亦曰契苾羽,在焉耆西北鹰娑川,多览葛之南。”(2).复姓。唐代有契苾何力。见《通志·氏族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