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6 05:11:34
1、科差的拼音是:kē chà。2、注音是:ㄎㄜㄔㄚˋ。3、结构是:科(左右结构)差(半包围结构)。4、词语解释是:1.官府向民户征收财物或派劳役。科差[kēchà]⒈官府向民户征收财物或派劳役。5、基础解释是:官府向民户征收财物或派劳役。6、引证解释是:⒈官府向民户征收财物或派劳役。引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自朕有天下已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一折:“却正是农忙耕种,百忙里官急科差。”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七:“比来抚绥者不得人,但有科差,不论,一概烦扰,致耕穫失时,衣食不给,不得已乃至逃亡。”。7、网络解释是:科差科差是中国唐宋元历代封建征收的代徭税。相似于更赋、力庸。初兴于唐宋,但征收面不广,代役税之外仍有徭役。降至元代遂成正式赋税项目。征收内容有包银、俸钞、丝料、户钞。一般按户摊征,并视情况有所区别,其时,力役、职役仍与科差并征。8、综合释义是:官府向民户征收财物或派劳役。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自朕有天下已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一折:“却正是农忙耕种,百忙里官急科差。”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七:“比来抚绥者不得人,但有科差,不论,一概烦扰,致耕穫失时,衣食不给,不得已乃至逃亡。”科差[kēchà]古代官府按条例科派的徭役和税捐。《水浒传.第一五回》:「我虽然不打得大鱼,也省了若干科差。」。9、汉语大词典是:官府向民户征收财物或派劳役。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自朕有天下已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一折:“却正是农忙耕种,百忙里官急科差。”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七:“比来抚绥者不得人,但有科差,不论,一概烦扰,致耕穫失时,衣食不给,不得已乃至逃亡。”。10、辞典修订版是:古代官府按条例科派的徭役和税捐。《水浒传.第一五回》:「我虽然不打得大鱼,也省了若干科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