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6 00:25:57
1、西胡的拼音是:xī hú。2、注音是:ㄒ一ㄏㄨˊ。3、结构是:西(独体结构)胡(左右结构)。4、词语解释是:1.古代对葱岭内外西域各族的泛称。匈奴居中﹐称胡或北胡;乌桓﹑鲜卑在匈奴东﹐称东胡;西域各族在匈奴西﹐称西胡。西胡[xīhú]⒈古代对葱岭内外西域各族的泛称。匈奴居中,称胡或北胡;乌桓、鲜卑在匈奴东,称东胡;西域各族在匈奴西,称西胡。5、引证解释是:⒈古代对葱岭内外西域各族的泛称。匈奴居中,称胡或北胡;乌桓、鲜卑在匈奴东,称东胡;西域各族在匈奴西,称西胡。王国维《观堂集林·西胡考上》:“汉人谓西域诸国为西胡,本对匈奴与东胡言之。前汉人谓葱岭以东之国曰西胡。后汉人於葱岭东西诸国皆谓之西胡。南北朝人亦并谓葱岭东西诸国为西胡。引西胡亦单称胡。”。6、网友释义是:中国古代对西域各族的泛称。因在匈奴西而得名。西汉时仅指葱岭以东,东汉起亦兼指葱岭西各族。其中较著名的城国、游牧部落和民族有鄯善(原名楼兰)、车师(原名姑师)、龟兹、于阗、焉耆(亦作乌夷、乌耆、阿耆尼等)、疏勒(唐称去沙、伽师祗离)、姑墨、大宛、蒲类、狐胡(亦作孤胡)、乌孙、大小月支等。以从事游牧为主。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府进行管辖,加强了汉族西域各族经济文化的联系。秦汉以来,对来自这些地区的物产多加以“胡”字,如胡桃、胡椒等。《后汉书·西域传赞》:“逷矣西胡,天之外区。土物琛丽,人性淫虚。不率华礼,莫有典书。若微神道,何恤何拘。”李贤注:“逷,远也。”明陶宗仪《辍耕录·事物异名》:“毳布也罽也。..。7、汉语大词典是:古代对葱岭内外西域各族的泛称。匈奴居中,称胡或北胡;乌桓、鲜卑在匈奴东,称东胡;西域各族在匈奴西,称西胡。王国维《观堂集林·西胡考上》:“汉人谓西域诸国为西胡,本对匈奴与东胡言之。前汉人谓葱岭以东之国曰西胡。后汉人于葱岭东西诸国皆谓之西胡。南北朝人亦并谓葱岭东西诸国为西胡。西胡亦单称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