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5 22:22:03
1、关余的拼音是:guān yú。2、注音是:ㄍㄨㄢㄩˊ。3、结构是:关(上下结构)余(上下结构)。4、词语解释是:旧中国关税自1842年起,陆续作为各种外债﹑赔款的担保,每年关税收入,在尽先归还外债﹑赔款及支付海关经费后,所馀之款由中国收用,称'关余'。5、基础解释是:旧中国关税自年起,陆续作为各种外债﹑赔款的担保,每年关税收入,在尽先归还外债﹑赔款及支付海关经费后,所馀之款由中国收用,称/'关余/'。6、网络解释是:关余关余是“关税余额”的简称。中国近代关税中扣除偿付外债本息和海关经费等所剩的款项。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以中国关税作为对英赔款担保,此后,中国关税陆续作为各种外债、赔款的担保。因此,每年关税收入,必须优先偿付外债、赔款的到期本息,并扣除海关经费之后,剩余部分才由中国收用。“辛亥”爆发后,帝国主义以保护债权国利益为名,完全劫取中国海关主权。7、综合释义是:旧中国关税自1842年起,陆续作为各种外债、赔款的担保,每年关税收入,在尽先归还外债、赔款及支付海关经费后,所馀之款由中国收用,称“关餘”。孙中山《成功始得享国民幸福》:“这次我们争关馀,外国派了二十几只兵船,到白鹅潭来示威。”关余[guānyú]。8、汉语大词典是:旧中国关税自1842年起,陆续作为各种外债、赔款的担保,每年关税收入,在尽先归还外债、赔款及支付海关经费后,所馀之款由中国收用,称“关馀”。孙中山《成功始得享国民幸福》:“这次我们争关馀,外国派了二十几只兵船,到白鹅潭来示威。”。9、其他释义是:1.旧中国关税自1842年起,陆续作为各种外债﹑赔款的担保,每年关税收入,在尽先归还外债﹑赔款及支付海关经费后,所馀之款由中国收用,称'关余'。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