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5 15:35:28
1、佩刀的拼音是:pèi dāo。2、注音是:ㄆㄟˋㄉㄠ。3、结构是:佩(左右结构)刀(独体结构)。4、基础解释是:腰间佩带的刀引佩刀自刺。——《汉书·李广苏建传》。5、引证解释是:⒈佩在腰间的刀。古代男子服饰之一,佩之以示威武。参阅《后汉书·舆服志下》。引《汉书·王尊传》:“愿观相君佩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昔贰师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晋书·王祥传》:“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清沉初《西清笔记·纪文献》:“公子中恶,引佩刀自剸其腹,几殆。”。6、网络解释是:佩刀佩刀是汉语词汇,拼音pèidāo,解释为佩在腰间的刀。7、综合释义是:佩在腰间的刀。古代男子服饰之一,佩之以示威武。《汉书·王尊传》:“愿观相君佩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昔贰师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晋书·王祥传》:“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清沉初《西清笔记·纪文献》:“公子中恶,引佩刀自剸其腹,几殆。”参阅《后汉书·舆服志下》。佩刀[pèidāo]系佩在腰间的刀。如:「空军仪队指挥的佩刀相当精致。」将刀佩戴在腰间。如:「英国皇家侍卫左腰佩刀,英姿挺拔。」。8、汉语大词典是:佩在腰间的刀。古代男子服饰之一,佩之以示威武。《汉书·王尊传》:“愿观相君佩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昔贰师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晋书·王祥传》:“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清沈初《西清笔记·纪文献》:“公子中恶,引佩刀自剸其腹,几殆。”参阅《后汉书·舆服志下》。9、国语辞典是:系佩在腰间的刀,如:「空军仪队指挥的佩刀相当精致。」佩刀[pèidāo]⒈系佩在腰间的刀。例如:「空军仪队指挥的佩刀相当精致。」⒉将刀佩戴在腰间。例如:「英国皇家侍卫左腰佩刀,英姿挺拔。」。10、辞典修订版是:系佩在腰间的刀,如:「空军仪队指挥的佩刀相当精致。」将刀佩戴在腰间,如:「英国皇家侍卫左腰佩刀,英姿挺拔。」。11、其他解释是:腰间所佩带之刀。《汉书·王遵传》:「愿观相君佩刀。」;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吕虔归其佩刀。」;《唐书·张文瓘传》:「积赠二人佩刀、玉带。」;唐、杜甫〈送陵州路使君之任〉诗:「佩刀成气象,行盖出风尘。」。12、其他释义是:1.佩在腰间的刀。古代男子服饰之一,佩之以示威武。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