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5 18:39:35
1、方山冠的结构是:方(独体结构)山(独体结构)冠(上下结构)。2、拼音是:fāng shān guān。3、注音是:ㄈㄤㄕㄢㄍㄨㄢ。4、词语解释是:古冠名。汉代祭宗庙时乐舞人所戴之冠。方山冠[fāngshānguān]⒈古冠名。汉代祭宗庙时乐舞人所戴之冠。5、网络解释是:方山冠方山冠,古代中国服饰之一。是祭祀时帝王侍从官吏和乐师等所戴之礼帽。6、综合释义是:古冠名。汉代祭宗庙时乐舞人所戴之冠。汉蔡邕《独断》卷下:“方山冠以五采縠为之。汉祀宗庙,《大予》、《八佾乐》、《五行》舞人服之。衣冠各从其行之色,如其方色而舞焉。”《后汉书·舆服志下》:“方山冠似进贤。”《资治通鉴·汉昭帝元平元年》:“王尝见大白犬,颈以下似人,冠方山冠而无尾,以问龚遂。”胡三省注:“方山冠以五采縠为之,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乐舞人服之。”方山冠[冠名;舞蹈服饰名。方山冠的形状与进贤冠相似。前高七寸,后高三寸,缨长八寸,以五采縠为之。#####汉朝(公元前@@@@@~公元@@@@@)时,郊祀与祭祀宗庙表演《佾舞》、《四时舞》及《五行舞》时,乐舞人员戴此冠。《后汉书.志第三十》、《晋书》、《古今图书集成》。]冠名;舞蹈服饰名。方山冠的形状与进贤冠相似。前高七寸,后高三寸,缨长八寸,以五采縠为之。汉朝(公元前@@@@@~公元@@@@@)时,郊祀与祭祀宗庙表演《佾舞》、《四时舞》及《五行舞》时,乐舞人员戴此冠。《后汉书.志第三十》、《晋书》、《古今图书集成》。7、汉语大词典是:古冠名。汉代祭宗庙时乐舞人所戴之冠。汉蔡邕《独断》卷下:“方山冠以五采縠为之。汉祀宗庙,《大予》、《八佾乐》、《五行》舞人服之。衣冠各从其行之色,如其方色而舞焉。”《后汉书·舆服志下》:“方山冠似进贤。”《资治通鉴·汉昭帝元平元年》:“王尝见大白犬,颈以下似人,冠方山冠而无尾,以问龚遂。”胡三省注:“方山冠以五采縠为之,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乐舞人服之。”。8、其他释义是:1.古冠名。汉代祭宗庙时乐舞人所戴之冠。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