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6 03:17:02
1、节葬的结构是:节(上下结构)葬(上中下结构)。2、拼音是:jié zàng。3、注音是:ㄐ一ㄝˊㄗㄤˋ。4、词语解释是:墨家提出的薄葬主张。战国时﹐墨子深以儒家厚葬为非﹐认为:'桐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参阅《墨子.节葬下》。节葬[jiézàng]⒈墨家提出的薄葬主张。战国时,墨子深以儒家厚葬为非,认为:“桐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参阅《墨子·节葬下》。5、基础解释是:墨家提出的薄葬主张。6、引证解释是:⒈墨家提出的薄葬主张。参阅《墨子·节葬下》。引战国时,墨子深以儒家厚葬为非,认为:“桐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7、综合释义是:墨家提出的薄葬主张。战国时,墨子深以儒家厚葬为非,认为:“桐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参阅《墨子·节葬下》。节葬[jiézàng]墨家提出的薄葬主张。战国时﹐墨子深以儒家厚葬为非﹐认为/桐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参阅《墨子.节葬下》。8、汉语大词典是:墨家提出的薄葬主张。战国时,墨子深以儒家厚葬为非,认为:“桐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参阅《墨子·节葬下》。9、其他释义是:1.墨家提出的薄葬主张。战国时﹐墨子深以儒家厚葬为非﹐认为:'桐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参阅《墨子.节葬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