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6 03:32:28
1、进可替否的注音是:ㄐ一ㄣˋㄎㄜˇㄊ一ˋㄈㄡˇ。2、拼音是:jìn kě tì fǒu。3、词性是:成语。4、词语解释是: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进可替否[jìnkětìfǒu]⒈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5、引证解释是:⒈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参见“献可替否”。引《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亦作“进可替不”。晋葛洪《<抱朴子>自叙》:“正色弼违,进可替不,举善弹枉,军国肃雍。”。6、综合释义是:进用好的替换不好的。《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感乡校之益己,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也作「进可替不」。进可替否[jìnkětìfǒu]进用好的替换不好的。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郤正传:感乡校之益己,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亦作进可替不。7、汉语大词典是: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亦作“进可替不”。晋葛洪《〈抱朴子〉自叙》:“正色弼违,进可替不,举善弹枉,军国肃雍。”参见“献可替否”。8、国语辞典是:进用好的替换不好的。《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感乡校之益己,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也作「进可替不」。进可替否[jìnkětìpǐ]⒈进用好的替换不好的。也作「进可替不」。引《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感乡校之益己,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成语解释进可替否。9、成语词典版是:修订本参考资料:进用好的替换不好的。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郤正传:感乡校之益己,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亦作进可替不。10、其他释义是:指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