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6 08:16:57
1、面埶的拼音是:miàn yì。2、注音是:ㄇ一ㄢˋ一ˋ。3、结构是:面(独体结构)埶(左右结构)。4、词语解释是:亦作'审曲面势'。原指工匠做器物时审度材料的曲直。后指区别情况,适当安排营造。5、引证解释是:⒈见“面势”。6、汉语大词典是:见“面势”。《汉语大词典》:面势(面势) 拼音:miànshì亦作“面埶”。方面;形势。《周礼·考工记序》:“或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审曲面埶,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埶之宜以治之及阴阳之面背是也。”孙诒让正义:“郑锷云:‘审曲者,审其曲也。面埶者,面其埶也。材有曲直,直者不待审而可知,审其曲者,然后见其理之所在。埶有向背,背者不可向以为用,面其埶然后顺其体之所向。’……与先郑异,亦通。”后据郑注引申为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情势、外观、位置。南朝梁武帝《游钟山大爱敬寺》诗:“面势周大地,萦带极长川。”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敢谋土木丽,自觉面势坚。”宋程大昌《北边备对·黄河四大折》:“黄河自盐泽西来,暨达潼关,其面势所向,凡四大折。”。7、其他释义是:1.见'面势'。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