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又叫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是中国一大传统节日。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
中国的重阳节是指农历的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由于九九谐音久久,所以古人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并逐渐衍生出登高辞青、观赏菊花、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一系列民俗。
-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又叫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是中国一大传统节日。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又叫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是中国一大传统节日。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
大暑的大表示程度,代表很、非常的意思,暑的意思是炎热,所以大暑的意思就是很热、非常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夏季的第六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我国气候最热的时候。
-
大暑的大表示程度,代表很、非常的意思,暑的意思是炎热,所以大暑的意思就是很热、非常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夏季的第六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我国气候最热的时候。
-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
小年没有确定具体是哪一天,它并非专指一个日子,但是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基本上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其他地方则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确定的。
-
小年没有确定具体是哪一天,它并非专指一个日子,但是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基本上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其他地方则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确定的。
-
小年并没有确定具体到哪一天,它并非专指一个日子,但是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民间传统上的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
2021年是辛丑年,农历辛丑年从2021年2月12日开始,到2022年1月31日结束,是一个平年,共354天。而行将结束的农历庚子年则是一个闰年,有个“闰四月”,全年共有384天。
-
冬至一般是每年公历12月21-23日,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
小年风俗食物有饺子、粘糕、麻糖、关东糖、糖瓜、米饼、火烧、年糕、爆米花糖、炒玉米,而南方人一般吃年糕、米饼、汤圆和灶糖;北方人一般吃饺子、面食和糖瓜。
-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
生肖是按农历计算的,至于生肖究竟是从立春开始算,还是从正月初一开始算,在民间以及民俗学专家中都有很大的争议。
-
生肖只能按照阴历算,12生肖属相是中国人为了记录年份所产生的,中国人的普遍纪年方法就是咱们所说的阴历为了记忆的方便选了12种动物再结合天干地支进行计算,所以中国人确切的说是汉人都是有属相的,因为这个可以计算自己的出生年份。
-
丙申年指的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年份,每60年就会经历一次,近几次的丙申年分别是公元1863年、公元1956和公元2016年。
-
今年是公元2019年,农历己亥年,生肖是猪,也可称为猪年;同时2019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公元2019年,公历平年,共365天,52周零1天;农历(己亥年)猪年,无闰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2019年中,新年刚过不久的1月6日会有日偏食的出现,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大多数地方会看到这种罕见的天文现象。另外最让我们期待是的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0月1日国庆节期间会有盛大的阅兵式,到时可以感受我们祖国的强大。在2019年出生的宝宝在生肖上就属猪了,传说属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