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3点到凌晨5点。五更指的是凌晨3点到凌晨5点这个时间段。在古代,完全属于夜晚的时间有五个时辰,会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就被称为五更,虽然现在已经不再与我们生活有直接关联,但在古籍、文学作品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我们来了解下古人表达时间的一种概念,一盏茶、一炷香是多长时间呢?方法盏,有酒杯的意思,但喝茶也说盏,一盏茶就是一杯茶的意思,所以是喝一杯茶的时间。一盏茶:两种说法,10分钟或者14.4分钟一盏茶(10分钟)有两柱香,一柱香(5分钟)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弹指,一弹指(10秒)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一炷香:这个就很直白了吧,点完一炷香的时间。一炷香: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另外“一柱香”和“一炷香”不同,“一柱香”是5分钟。古人计时需要借用日晷、漏壶等工具,燃香计时是比较简单而常用的计时方...
-
古代的秋后问斩是因为什么?,众所周知,古代执行死刑,一般都是秋后问斩。好多人会把秋后问斩理解成秋天问斩,或者是立秋后问斩,其实都不是。所谓秋后问斩,指的是过了秋分节气后问斩。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死囚犯都秋后问斩。古代还有一种死刑罚,是斩立决。通常犯有忤逆谋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春夏万物生长,而秋冬树木凋零,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皇帝是天子,更要按天时行事,处决
-
说“推出午门斩首”是因为什么呢?,午门是古时候皇上颁发诏书的地方,还有就是明朝朱厚照惩戒群臣的地方,但不是砍头的地方,古时候杀人在菜市口。因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后发展到。正是如此,民间才会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实际上并不存在此种情况,只是讹传而已。历史上并没有午门斩首的说法,这是现代电视剧中的一个误区。午门,其实就是紫禁城的南大门,也就是故宫的正门。历史上午门主
-
古时候的一刻代表着多长时间?,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即15分钟;一盏茶为10分钟或者14.4分钟;一息顾名思义即指一呼一吸的时间。以前我国没有今天这样的钟表,古代计时的工具叫“铜壶滴漏”。它是靠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它的工作原理14分24秒古人曾以铜壶滴漏的办法计时,这种铜壶叫漏壶,有单壶和复壶两种,复壶计时更精确。元代有一种复壶由四只铜壶组成,由上
-
午时三刻处斩原因,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原因有二,其一,午时三刻是一天中阳气最重的时候,此时的阳气能够让阴气立刻散去,犯人不会成为恶鬼而回来找刽子手报仇。其二,午时三
-
什么叫一刻钟,这是因为时间的计算都十分相似的缘故。西方的计时方法是把一天平均分成二十四份,每一份是一个小时,而我国古代是把一天平均分成十二份,每一份是一个时辰,另外我国古代还有一种叫做日晷的计时工具,它把一个时辰平均分成了八份,一份叫做一刻一刻钟的称法源于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铜壶滴漏。近代西方自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后,人们发现自动机械钟表计时的十五分钟,正好相当于滴漏蓄水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