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1 日,杭州的气温迎来了历史性时刻 ——35.2℃的高温不仅将 “最晚高温日” 和 “高温日数” 两项纪录彻底改写,更填补了当地气象记录中 10 月中旬无高温的空白。在这样反常的暖秋里,杭州服装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 “季节错位” 考验,四季青作为全国知名的服装批发集散地,更是成为这场 “冷暖博弈” 的直观缩影。

记者连日走访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的多个区域,从老市场到意法服饰城,再到四季青・E7 杭州时装中心,一个极具反差感的画面反复出现:货架上,棉袄的毛绒领口、呢大衣的挺括面料、羽绒服的蓬松轮廓整齐排列,已然营造出浓郁的冬日氛围;而穿梭在货架间的店员们,却大多身着短袖 T 恤,甚至还有人穿着清凉的背心,额角不时渗出细密的汗珠,冷热交织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今年的短袖卖得太‘久’了,比去年足足多卖了 20 多天。” 在一家主营女装的店铺里,店员鑫鑫一边整理着挂在显眼位置的薄款风衣,一边无奈地说道。她坦言,进入 10 月后,店铺就开始计划主推秋装,但持续的高温让消费者迟迟没有购买秋装的意愿,“看天气预报接下来还是热,好多顾客进来逛一圈,问的还是有没有薄款短袖,秋装根本推不动”。
同样感受到市场变化的还有资深服装买手小米。当天,她正在意法服饰城的多家店铺间挑选货品,手里的采购清单上,原本计划重点采购的羊绒呢大衣、长款风衣等秋冬装,采购量被一再缩减。“高温对秋冬装销量的影响太直接了,南方市场的客户现在几乎不订厚衣服,这段时间主要靠北方的订单撑着。” 小米告诉记者,虽然仍有少数市民会来市场淘短袖,但大部分店铺早已完成短袖的下架工作,货架上已被秋冬装占据,“供需有点脱节,店家想卖冬装,消费者想买夏装,两头都有点难”。
在四季青・E7 杭州时装中心的 “感观世界” 男装店,这种 “季节错位” 的情况更为明显 —— 店铺的展示区里,一半空间挂着新款羽绒服和加绒夹克,另一半空间却仍挂满了各种款式的短袖 T 恤,从基础款白 T 到印花潮 T,品类十分齐全。店铺主理人小军(化名)笑着用 “意外” 来形容今年的销售情况:“做服装生意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短袖能卖七个月的情况,到现在仓库里还有不少短袖库存没清完,只能先挂在店里慢慢卖,秋冬装的上新节奏也被打乱了。”

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杭州服装市场的 “季节博弈” 仍在继续。不少商户表示,目前已开始调整进货和销售策略,一方面适当延长薄款服装的销售周期,另一方面放缓秋冬厚款服装的上新速度,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 “暖秋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