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踉的国语辞典是:跳动、跳起。跳踉[tiàoliáng]⒈跳动、跳起。引唐·韩愈〈送穷文〉:「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跳踉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释义 【点此查看跳踉详细内容】
1、[jump]跳跃
二、汉语大词典
亦作“跳梁”。(1).犹跳跃。《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成玄英疏:“跳梁,犹走掷也。”《汉书·游侠传·陈遵》:“始遵初除,乘藩车入闾巷,过寡妇左阿君置酒歌讴,遵起舞跳梁,顿仆坐上。”《淮南子·精神训》“是养形之人也”汉高诱注:“若此养形之人,导引其神,屈伸跳踉,是非真人之道也。”宋洪迈《夷坚乙志·休宁猎户》:“麦禾方熟时,猴百十为群,执臂人立为鱼丽之阵,自东而西,跳踉数四,禾尽偃,乃攫取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潜往窥视,有二狐跳踉去。”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2).跋扈;强横。《汉书·萧望之传》:“今羌虏一隅小夷,跳梁于山谷间。”《新唐书·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宋李纲《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夏戎窥伺中国久矣,乘我之衅,安知无跳踉之心。”明刘基《春秋明经·秦伐晋狄侵宋楚子蔡侯次于厥貉》:“今荆既盛于南,而秦又起于西,狄又跳踉于北。”鲁迅《华盖集·“公理”的把戏》:“我们也只得自责国人之不争气,竟任这样的报纸跳梁。”
三、辞典修订版
跳动、跳起。唐.韩愈〈送穷文〉:「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四、其他释义
同“跳梁”。跳跃:跳踉大
五、关于跳踉的成语
六、关于跳踉的造句
1、诸葛长民富贵后,常一月中,辄十数夜眠中惊起跳踉,如与人相打。
2、亚走在森林里,突然窜出几只跳踉犬。
3、平日跳踉门诊,隳突急诊,刺探“病危”于前台,拨弄医患于走廊,一闻哭声,便群蝇逐腥,拿到“业务”,立马短信,激荡风云,群发动员,蜂拥医院,四六分肥。
4、咬破舌尖,一口金血喷出,那魔火猛然大涨,周围又有火焰化作种种魔神之形,跳踉踊跃,手持骷髅、骨碗、利刃,发出啾啾魔音,撼动心神。
5、二人仗剑挺身,纵跃数步,跳踉至高石子面前,一左一右,反剪其手,剑刃交叉,横置脖颈。
6、他们只知道吞噬吞噬在吞噬,于是凶兽也不再等了,跳踉大阚,这只凶兽修为也在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