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的解释是:一种唯心的认识论。离开自己的感官和实践,用所谓心和理去观察世界。犹反省。反观[fǎnguān]⒈一种唯心的认识论。离开自己的感官和实践,用所谓心和理去观察世界。⒉犹反省。
反观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综合释义 【点此查看反观详细内容】
一种唯心的认识论。离开自己的感官和实践,用所谓心和理去观察世界。宋邵雍《观物内篇》十二:“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既能以物观物,又安有我於其间哉?”犹反省。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补传》:“特以‘毋自欺’三字,示以警省反观之法。”反观[fǎnguān]邵雍着有〔观物内篇〕与〔观物外篇〕,由观物而论理或道。在其〔观物内篇之十二〕中说到观物的窍妙,以为「反观」才能得到「真知」,其要妙处在于「以物观物」,文字是:「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物,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焉,莫不有性焉,莫不有命焉。所以谓之理者,穷之而后可知也。所以谓之性者,尽之而后可知也。所以谓之命者,至之而后可知也。此三者,天下之真知也。」文中指出观物不在于用眼看,也不在于用心想,而是要从「理」、「性」、「命」着手。这是根据〔易经.说卦传〕第一、二两章而来。〔说卦传〕第一章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而至于命。」是说「易」之成,乃在通观天地阴阳万物,并以「理性命」为主。于是邵雍也认为观物就要从这三者来观。〔说卦传〕第二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说明了天道生物,地道成物,和人道立身行事的道理。物有性,即体;人有官能用物而生变,但须依循仁与义的原则,才符合理,顺应性,而达到命。
二、汉语大词典
(1).一种唯心的认识论。离开自己的感官和实践,用所谓心和理去观察世界。宋邵雍《观物内篇》十二:“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既能以物观物,又安有我于其间哉?”(2).犹反省。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补传》:“特以‘毋自欺’三字,示以警省反观之法。”
三、国语辞典
以另一个角度来观看、观察,如:「当我们看见别人的优点时,应同时反观自己,并见贤思齐。」反观[fǎnguān]⒈以另一个角度来观看、观察。例如:「当我们看见别人的优点时,应同时反观自己,并见贤思齐。」
四、辞典简编版
以另一个角度来观看、观察。 【造句】当我们看见别人的优点时,应同时反观自己,并见贤思齐。
五、关于反观的造句
1、发展心理学认为小孩子没有情绪或负面能力带来的抑郁感受,但鲁比对此持相反观点。
2、反观己方,正是验证了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之理。
3、反观他这么少的资源,在连蔡两人联手夹杀下,却能一路逆风而上,超过对手、超过柯文哲很多,这证明他的爆发力,大家应对丁守中有信心。
4、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
5、而反观冰龙族的凯丽丝,纤弱的身躯,绝色的容颜,冰冷的眼神,一头水蓝色的长发自然地披散于两肩,清俗脱尘,与对面的巴拉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反观阿根廷,它有什么,除了一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而这曲子这次用在这场合很合适!
六、关于反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