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知识百科 - 正文

警迹的注音是什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5 00:28:21
文档

警迹的注音是什么

1、警迹的注音是:ㄐ一ㄥˇㄐ一ˋ。2、拼音是:jǐng jì。3、结构是:警(上下结构)迹(半包围结构)。4、基础解释是:见“[[警迹人]]”。5、引证解释是:⒈见“警跡人”。6、汉语大词典是:见“警迹人”。《汉语大词典》:警迹人(警迹人)  拼音:jǐngjìrén元制,凡犯盗窃或强盗初犯、罪不至死者,在其项、臂刺字,列入特殊户籍,加以监督,称之为“警迹人”。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那里有刺了臂的王仲宣,黥了额的司马迁,那里有警迹人贾生、子建。”《元史·刑法志二》:“诸有司承告被盗,辄将警迹人,非理枉勘身死,却获正贼者,正问官笞五十七,解职。”亦省称“警迹”。元黄溍《青阳县尹徐君墓志铭》:“有僧某者,通民妇,为其夫所击殴而衔之。适有遭劫杀者,贼弗得,僧为飞书诬其夫及有他怨隙者七人,故以书堕逻卒家。七人中或以罪黥,卒得之曰:‘此警迹也。’因捕治不疑。君察其冤。”参阅《元史·刑法志三》。7、其他释义是:1.见'警迹人'。
推荐度:
导读1、警迹的注音是:ㄐ一ㄥˇㄐ一ˋ。2、拼音是:jǐng jì。3、结构是:警(上下结构)迹(半包围结构)。4、基础解释是:见“[[警迹人]]”。5、引证解释是:⒈见“警跡人”。6、汉语大词典是:见“警迹人”。《汉语大词典》:警迹人(警迹人)  拼音:jǐngjìrén元制,凡犯盗窃或强盗初犯、罪不至死者,在其项、臂刺字,列入特殊户籍,加以监督,称之为“警迹人”。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那里有刺了臂的王仲宣,黥了额的司马迁,那里有警迹人贾生、子建。”《元史·刑法志二》:“诸有司承告被盗,辄将警迹人,非理枉勘身死,却获正贼者,正问官笞五十七,解职。”亦省称“警迹”。元黄溍《青阳县尹徐君墓志铭》:“有僧某者,通民妇,为其夫所击殴而衔之。适有遭劫杀者,贼弗得,僧为飞书诬其夫及有他怨隙者七人,故以书堕逻卒家。七人中或以罪黥,卒得之曰:‘此警迹也。’因捕治不疑。君察其冤。”参阅《元史·刑法志三》。7、其他释义是:1.见'警迹人'。


警迹的注音是:ㄐ一ㄥˇㄐ一ˋ。

警迹的拼音是:jǐng jì。结构是:警(上下结构)迹(半包围结构)。基础解释是:见“[[警迹人]]”。引证解释是:⒈见“警跡人”。汉语大词典是:见“警迹人”。《汉语大词典》:警迹人(警迹人)  拼音:jǐngjìrén元制,凡犯盗窃或强盗初犯、罪不至死者,在其项、臂刺字,列入特殊户籍,加以监督,称之为“警迹人”。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那里有刺了臂的王仲宣,黥了额的司马迁,那里有警迹人贾生、子建。”《元史·刑法志二》:“诸有司承告被盗,辄将警迹人,非理枉勘身死,却获正贼者,正问官笞五十七,解职。”亦省称“警迹”。元黄溍《青阳县尹徐君墓志铭》:“有僧某者,通民妇,为其夫所击殴而衔之。适有遭劫杀者,贼弗得,僧为飞书诬其夫及有他怨隙者七人,故以书堕逻卒家。七人中或以罪黥,卒得之曰:‘此警迹也。’因捕治不疑。君察其冤。”参阅《元史·刑法志三》。7、其他释义是:1.见'警迹人'。

警迹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警迹详细内容】

见“[[警迹人]]”。

二、引证解释

⒈见“警跡人”。

三、汉语大词典

见“警迹人”。《汉语大词典》:警迹人(警迹人)  拼音:jǐngjìrén元制,凡犯盗窃或强盗初犯、罪不至死者,在其项、臂刺字,列入特殊户籍,加以监督,称之为“警迹人”。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那里有刺了臂的王仲宣,黥了额的司马迁,那里有警迹人贾生、子建。”《元史·刑法志二》:“诸有司承告被盗,辄将警迹人,非理枉勘身死,却获正贼者,正问官笞五十七,解职。”亦省称“警迹”。元黄溍《青阳县尹徐君墓志铭》:“有僧某者,通民妇,为其夫所击殴而衔之。适有遭劫杀者,贼弗得,僧为飞书诬其夫及有他怨隙者七人,故以书堕逻卒家。七人中或以罪黥,卒得之曰:‘此警迹也。’因捕治不疑。君察其冤。”参阅《元史·刑法志三》。

四、其他释义

1.见'警迹人'。

五、关于警迹的成语

黄牌警告  昼警暮巡  警钟长鸣  昼警夕惕  狗吠之警  犬吠之警  

六、关于警迹的词语

黄牌警告  昼警暮巡  警钟长鸣  歼一警百  圆木警枕  昼警夕惕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警迹的详细信息

文档

警迹的注音是什么

1、警迹的注音是:ㄐ一ㄥˇㄐ一ˋ。2、拼音是:jǐng jì。3、结构是:警(上下结构)迹(半包围结构)。4、基础解释是:见“[[警迹人]]”。5、引证解释是:⒈见“警跡人”。6、汉语大词典是:见“警迹人”。《汉语大词典》:警迹人(警迹人)  拼音:jǐngjìrén元制,凡犯盗窃或强盗初犯、罪不至死者,在其项、臂刺字,列入特殊户籍,加以监督,称之为“警迹人”。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那里有刺了臂的王仲宣,黥了额的司马迁,那里有警迹人贾生、子建。”《元史·刑法志二》:“诸有司承告被盗,辄将警迹人,非理枉勘身死,却获正贼者,正问官笞五十七,解职。”亦省称“警迹”。元黄溍《青阳县尹徐君墓志铭》:“有僧某者,通民妇,为其夫所击殴而衔之。适有遭劫杀者,贼弗得,僧为飞书诬其夫及有他怨隙者七人,故以书堕逻卒家。七人中或以罪黥,卒得之曰:‘此警迹也。’因捕治不疑。君察其冤。”参阅《元史·刑法志三》。7、其他释义是:1.见'警迹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