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简体是:黄芪。
黄芪的拼音是:huáng qí。注音是:ㄏㄨㄤˊㄑ一ˊ。词性是:名词。结构是:黄(上中下结构)芪(上下结构)。
黄芪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黄芪详细内容】
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长圆形,有毛茸,开淡黄色小花。根可入药。
二、引证解释
⒈即黄耆。参见“黄耆”。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黄耆》:“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
三、综合释义
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长圆形,有毛茸,开淡黄色小花。根可入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黄耆》:“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参见“黄耆”。
四、汉语大词典
即黄耆。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黄耆》:“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参见“黄耆”。《汉语大词典》:黄耆 拼音:huángqí药草名。多年生草本。夏季开花,黄色。根甚长,可入药。《新唐书·方技传·许胤宗》:“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难对,医家告术穷。胤宗曰:‘饵液不可进。’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黄耆》:“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
五、关于黄芪的诗句
六、关于黄芪的英语
Astragalus decoction Astragus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radix astraga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