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知识百科 - 正文

筲箕的拼音是什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4 23:22:00
文档

筲箕的拼音是什么

1、筲箕的拼音是:shāo jī。2、注音是:ㄕㄠㄐ一。3、结构是:筲(上下结构)箕(上下结构)。4、词语解释是:筲箕shāojī。(1)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筲箕[shāojī]⒈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英bamboobasketrice-washing。5、基础解释是:淘米洗菜等用的竹器,形状像簸箕。6、引证解释是:⒈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引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尝观其(紫姑神)下神,用两手扶一筲箕,头插一箸,画灰盘作字。”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器用·箕》:“《留青日札》:俗名竹饭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7、网络解释是:筲箕筲箕,中国民间用来盛米,淘米的扁形竹筐。西南方言中广泛存在“筲箕”这一音和这一生活品。很多南北方言在四川、重庆融合;所以重庆方言也有筲箕,吴语方言:淘米~~。8、汉语大词典是: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尝观其(紫姑神)下神,用两手扶一筲箕,头插一箸,画灰盘作字。”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器用·箕》:“《留青日札》:俗名竹饭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9、辞典修订版是:淘米用的竹器,亦用作盛饭器具。《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来买米。」也作「?箕」、「?箕」。10、其他释义是:1.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
推荐度:
导读1、筲箕的拼音是:shāo jī。2、注音是:ㄕㄠㄐ一。3、结构是:筲(上下结构)箕(上下结构)。4、词语解释是:筲箕shāojī。(1)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筲箕[shāojī]⒈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英bamboobasketrice-washing。5、基础解释是:淘米洗菜等用的竹器,形状像簸箕。6、引证解释是:⒈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引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尝观其(紫姑神)下神,用两手扶一筲箕,头插一箸,画灰盘作字。”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器用·箕》:“《留青日札》:俗名竹饭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7、网络解释是:筲箕筲箕,中国民间用来盛米,淘米的扁形竹筐。西南方言中广泛存在“筲箕”这一音和这一生活品。很多南北方言在四川、重庆融合;所以重庆方言也有筲箕,吴语方言:淘米~~。8、汉语大词典是: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尝观其(紫姑神)下神,用两手扶一筲箕,头插一箸,画灰盘作字。”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器用·箕》:“《留青日札》:俗名竹饭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9、辞典修订版是:淘米用的竹器,亦用作盛饭器具。《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来买米。」也作「?箕」、「?箕」。10、其他释义是:1.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


筲箕的拼音是:shāo jī。

筲箕的注音是:ㄕㄠㄐ一。结构是:筲(上下结构)箕(上下结构)。词语解释是:筲箕shāojī。(1)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筲箕[shāojī]⒈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英bamboobasketrice-washing。基础解释是:淘米洗菜等用的竹器,形状像簸箕。引证解释是:⒈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引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尝观其(紫姑神)下神,用两手扶一筲箕,头插一箸,画灰盘作字。”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器用·箕》:“《留青日札》:俗名竹饭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7、网络解释是:筲箕筲箕,中国民间用来盛米,淘米的扁形竹筐。西南方言中广泛存在“筲箕”这一音和这一生活品。很多南北方言在四川、重庆融合;所以重庆方言也有筲箕,吴语方言:淘米~~。8、汉语大词典是: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尝观其(紫姑神)下神,用两手扶一筲箕,头插一箸,画灰盘作字。”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器用·箕》:“《留青日札》:俗名竹饭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9、辞典修订版是:淘米用的竹器,亦用作盛饭器具。《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来买米。」也作「?箕」、「?箕」。10、其他释义是:1.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

筲箕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汉语大词典    【点此查看筲箕详细内容】

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尝观其(紫姑神)下神,用两手扶一筲箕,头插一箸,画灰盘作字。”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器用·箕》:“《留青日札》:俗名竹饭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

二、国语辞典

淘米用的竹器,亦用作盛饭器具。《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来买米。」也作「?箕」、「?箕」。筲箕[shāojī]⒈淘米用的竹器,亦用作盛饭器具。也作「?箕」、「?箕」。引《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来买米。」英语bamboobasketforrice-washing德语KorbausBambuszumWaschenvonReis(S,Ess)?,ReiswaschkorbausBambus(S,Ess)?,SiebausBambus(S,Agrar)?

三、辞典修订版

淘米用的竹器,亦用作盛饭器具。《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来买米。」也作「?箕」、「?箕」。

四、其他释义

1.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

五、关于筲箕的词语

斗筲小人  斗筲之才  执箕帚  箕裘相继  箕山之风  箕帚之使  

六、关于筲箕的诗句

几个筲箕几个螺  几个筲箕几个螺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筲箕的详细信息

文档

筲箕的拼音是什么

1、筲箕的拼音是:shāo jī。2、注音是:ㄕㄠㄐ一。3、结构是:筲(上下结构)箕(上下结构)。4、词语解释是:筲箕shāojī。(1)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筲箕[shāojī]⒈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英bamboobasketrice-washing。5、基础解释是:淘米洗菜等用的竹器,形状像簸箕。6、引证解释是:⒈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引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尝观其(紫姑神)下神,用两手扶一筲箕,头插一箸,画灰盘作字。”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器用·箕》:“《留青日札》:俗名竹饭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7、网络解释是:筲箕筲箕,中国民间用来盛米,淘米的扁形竹筐。西南方言中广泛存在“筲箕”这一音和这一生活品。很多南北方言在四川、重庆融合;所以重庆方言也有筲箕,吴语方言:淘米~~。8、汉语大词典是: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尝观其(紫姑神)下神,用两手扶一筲箕,头插一箸,画灰盘作字。”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器用·箕》:“《留青日札》:俗名竹饭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9、辞典修订版是:淘米用的竹器,亦用作盛饭器具。《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来买米。」也作「?箕」、「?箕」。10、其他释义是:1.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