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里穴相关成语有哪些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4 20:20:56
唇里穴相关成语有哪些
1、唇里穴的相关成语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龙潭虎穴、堤溃蚁穴。2、拼音是:chún lǐ xué。3、结构是:唇(半包围结构)里(独体字)穴(上下结构)。4、词语解释是:唇里,经外奇穴名。5、综合释义是:别名髓空、下颐。位于口腔内,下唇粘膜中点,唇外与承浆穴相对处。布有下颌神经的下牙槽神经,上下唇动脉。主治口噤,口臭,面颊肿痛以及齿龈炎,口腔炎等;还用于马黄黄疸,寒暑瘟疫,肝病等。直刺0.1~0.3寸;或点刺出血。针感:局部胀痛,可向四周放散。一般不灸。
导读1、唇里穴的相关成语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龙潭虎穴、堤溃蚁穴。2、拼音是:chún lǐ xué。3、结构是:唇(半包围结构)里(独体字)穴(上下结构)。4、词语解释是:唇里,经外奇穴名。5、综合释义是:别名髓空、下颐。位于口腔内,下唇粘膜中点,唇外与承浆穴相对处。布有下颌神经的下牙槽神经,上下唇动脉。主治口噤,口臭,面颊肿痛以及齿龈炎,口腔炎等;还用于马黄黄疸,寒暑瘟疫,肝病等。直刺0.1~0.3寸;或点刺出血。针感:局部胀痛,可向四周放散。一般不灸。
唇里穴的相关成语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龙潭虎穴、堤溃蚁穴。
唇里穴的拼音是:chún lǐ xué。结构是:唇(半包围结构)里(独体字)穴(上下结构)。词语解释是:唇里,经外奇穴名。综合释义是:别名髓空、下颐。位于口腔内,下唇粘膜中点,唇外与承浆穴相对处。布有下颌神经的下牙槽神经,上下唇动脉。主治口噤,口臭,面颊肿痛以及齿龈炎,口腔炎等;还用于马黄黄疸,寒暑瘟疫,肝病等。直刺0.1~0.3寸;或点刺出血。针感:局部胀痛,可向四周放散。一般不灸。
唇里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唇里穴详细内容】
唇里,经外奇穴名。
二、基础解释
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三、综合释义
别名髓空、下颐。位于口腔内,下唇粘膜中点,唇外与承浆穴相对处。布有下颌神经的下牙槽神经,上下唇动脉。主治口噤,口臭,面颊肿痛以及齿龈炎,口腔炎等;还用于马黄黄疸,寒暑瘟疫,肝病等。直刺0.1~0.3寸;或点刺出血。针感:局部胀痛,可向四周放散。一般不灸。
四、关于唇里穴的词语
龙潭虎穴 铜山金穴 穿穴踰墙 钻穴踰隙 虎狼之穴 琼府金穴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唇里穴的详细信息
唇里穴相关成语有哪些
1、唇里穴的相关成语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龙潭虎穴、堤溃蚁穴。2、拼音是:chún lǐ xué。3、结构是:唇(半包围结构)里(独体字)穴(上下结构)。4、词语解释是:唇里,经外奇穴名。5、综合释义是:别名髓空、下颐。位于口腔内,下唇粘膜中点,唇外与承浆穴相对处。布有下颌神经的下牙槽神经,上下唇动脉。主治口噤,口臭,面颊肿痛以及齿龈炎,口腔炎等;还用于马黄黄疸,寒暑瘟疫,肝病等。直刺0.1~0.3寸;或点刺出血。针感:局部胀痛,可向四周放散。一般不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