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士大夫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安定发哈达法士大夫弧光灯发挥耳朵软豆腐干。
2、民本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重要的文化和精神遗产,是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君主和士大夫阶层的统治之道。
3、只是石勒对在华夏之区如何治民毕竟很陌生,身边有很多儒家士大夫辅佐,在制定大政方针方面,还是会听从儒生们的意见。
4、那些士大夫大多是当地硕儒名士,具有很高的声望。
5、当时的士大夫文人,初了高谈阔论、玩弄词藻,搞点词赋骈文外,啥也不会,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
6、这与他所获得的地方声望和在士大夫群体中的认同度有密切的关系,即通过上述二者的逐渐积累,进而获得士大夫的荐举至王朝。
7、???????包括此后汉族士大夫向鲜卑皇室提出的均田制、三长制等等,均得到了部分的实现。
8、加之尚书令尹勋被杀,尚书台形同虚设,朝廷政务已经完全由宦官操纵,一时间,诸宦官及阿附者弹冠相庆,而士大夫们莫不丧气。
9、“江南情形亦如此可怕么?难道一班士大夫都不为国事忧心忡忡么?
10、北宋熙宁、元丰年间,雄踞于思想文化领域的“宋学四派”,为士大夫们提供了四种可供选择或归附的精神群体。
11、原来,在封建时代,不少达官显贵、士大夫自诩清高,不肯出门亲自贺年,便派仆人送纸帖以示恭贺。
12、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13、最值得注意的是,士大夫通过宗族建设来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造成宗族乡约化,进而组织化。
14、到了汉末,士大夫阶层已经紧紧抱成了一团,共同排挤其他阶层,皇帝为了掣肘,便扶植了宦官集团与之斗争,这也是几次党锢之祸的原因。
15、今绣诸梓,三复雠校,并无讹误,愿与天下士大夫共之。
16、本文以奥都剌合蛮、阿合马、倒剌沙为例,分别论述了蒙古国时期、元初及元中期回回与汉人士大夫之间的关系。
17、士大夫大都风流自赏,标榜名士清客的作风,借以文会友之便,啸聚同类,舞文弄墨,品诗论画,此唱彼和,自得其乐。
18、在彭亚非看来,中国文人士大夫的这种“硬骨头”,体现的就是孔子道统与现实权力两权分立的思想。
19、书法、绘画也就与士大夫结下不解之缘,它们几乎形影不离,乃至于成为中士大夫人生修养的一部分。
20、正如宋代名相司马光所说“闻喜士大夫之林薮也”
21、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
22、在这一过程中,苏轼以自觉的理论意识将词的创作提升和纳入士大夫主流文化之内,用"以诗为词"的理念,自成一家,自创一体。
23、近年以来风节不立,士大夫节操一日不如一日。
24、刘光第作为一个士大夫,出于爱国的强烈愿望,致力于维新运动,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25、相比于西方传教士,鲁迅先生更了解明代士大夫心中的矛盾和挣扎,他说袁宏道“正是一个关心世道,佩服‘方巾气’的人”。
26、即要求太后与皇上承认士大夫非常牛掰,既是培养君德的帝王师,又是治理天下的主体。
27、从而声誉鹊起,很受士大夫青睐,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
28、“江东有一吴儿老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
29、统治者和士大夫们寻求“渐均”的良方,经历过均田、限田和正经界等各种尝试。
30、此词即是他本人以及当时不少士大夫醉生梦死颓废生活的如实写照。
31、“颇闻京门士大夫,遭虐尤甚,……虽巨富之家,寡有全者,刻密云一带,龙种所聚,大都面有饥色,身无完肤。
32、由于原先朝鲜的民间教育都掌握在两班豪门和儒林士大夫手中,这些人当然也都是大大小小的地主。
33、吕布既然死了,曹操却不好再对死人太过刻薄,命人把他的尸首装殓了用士大夫之礼安葬吕布。
34、明清时期士大夫喝酒流行猜酒行令,德化明代一种酒令杯在上海博物馆、荷兰吕伐登博物馆等都有收藏。
35、如五代清议亡,士大夫尽失忠义之气;而宋朝清议之风复起,士大夫遂“以名节为高”,仁人志士能做到临难不屈。
36、其本人个子虽然不高身材也不强壮,气质看上去雍容典雅,像个古代士大夫更胜于战士。
37、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38、可以作文武的次等朝服,也可以作诸侯士大夫燕居的晚礼服,还可以作帝王不视朝时的便服。
39、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乃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
40、当是时,凶竖得志,士大夫皆丧其气矣。
41、凡吴中贤士大夫、骚人墨客曾经赏鉴过者,皆有题跋在上,不消说得;就是四方名公游客,也多曾有赞叹顶礼、请求拜观、留题姓名日月的,不计其数。
42、时诸州长吏多武夫,专以军旅为务,不恤民事;知诰在升州,独选用廉吏,修明政教,招延四方士大夫,倾家赀无所爱。
43、这一类的社会史料,在清人的笔记内真多不可数。清季士大夫阶级荒淫的罪恶,真罄竹难书。但是这个罪恶的渊薮便是兰芳出身的社会背景。由此也可知道他的职业的性质。
44、士大夫既经食禄,不得与民争利,征取有制,海内称便。
45、江南俗侈丽,相率易布衣,士大夫家为减舆从、毁丹垩,婚嫁不用音乐。
46、昔毛玠在朝,士大夫不敢靡衣偷食。
47、弇山园是明代文人士大夫私园的典型代表,具有“城市山林”的美誉。
48、外戚、士大夫针对宦官把持的这所监狱采取了争夺与反制措施。
49、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50、寄情山水是在对自然山川的静观寂照中感悟人生,山水画成了中国文人士大夫寄托情怀的载体。
51、士大夫的最重要的条件,首先是知识阶级。
52、和尚死了叫圆寂,道长死了叫西归,皇帝死了叫驾崩,士大夫死了叫不禄,短信死了叫没人转,上周死了就叫这周的周一。祝没让短信死的人周一快乐。
53、甑子糕有其热乎乎、甜滋滋、香馥馥且松软爽口等诸多独到之处,所以上从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无不青睐。
54、展示了他作为由明季士大夫到清初贰臣的心路历程,表现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具有强烈的抒情性、高度的写实性与深刻的批判精神。
55、近百年来,吴士大夫以风流蕴藉称者,首推吴文定。
56、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勤瘁,不遑宁居;今积帑藏之财而吝於赏功,望士大夫为出死力战,其可得乎!
57、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58、相传,太祖皇帝问鼎中原,初分天下,便把国土分为九大州,分与九个皇子统领,皇子之下再分封士大夫等人,史称州系。
59、士大夫交往的习惯,和审美价值的取向等,是宋代次韵词繁荣的原因。
60、北宋王朝是一个崇尚文教的时代,开国之初,宋太祖就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宗家法。
61、许倬云在谈到江南士大夫家族时,曾讲起自家的义田制度,即家族中富裕人家拿出一部分田亩,扶持家族中孤儿寡母的日常生活和继续学业。
62、另一方面,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拥有三妻四妾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而他们在外边的寻花问柳,也并非太丢脸的举动。
63、学界论及东汉党锢,多站在代表正统、道德的士大夫立场,表现出对宦寺阶层行为的轻贱。
、换一句话,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
65、太学、贡院和妓院同处一地,制造了更多名士风流的轶事,也让秦淮河成为最广受士大夫记叙的欲望的象徵。
66、沈默终于服气了,他向来认为士大夫的犯言直谏中,隐藏着沽名钓誉的私人目的。
67、对于这本因许多秽亵描写而为封建士大夫所不齿的小说,张竹坡以其独特的艺术鉴赏力写下了“第一奇书非淫书论”的评语。
68、魏忠贤盗窃威福,士大夫靡然从风。
69、有许多写“田园生活”的诗和文章把农民生活写得十分悠闲自在,但那其实出于不是农民的士大夫诗人的想象。
70、同时,传教士的宣传内容、士大夫中先觉者的译著、以及国内报刊中的相关介绍,也使梁启超得以渐开新的西方视野。
71、以此而言,岳飞的北伐是难容于士大夫的,他的死也是必然的。
72、感遇忘身: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
73、他要士大夫放弃章句小楷之积习,而把科学工程悬为终身富贵的鹄的。
74、在中国,随着士大夫们加入禅僧队伍,文学上开始出现了富有禅意和禅趣的作品。
75、阳泉争矿运动的高涨,激励和鼓舞了全省人民争回矿权的意志和决心,而“官吏知民力率不可当,士大夫多起抗争”。
76、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地谈今论古。
77、孙氏父子兄弟既非汉室宗亲,又无王朝的正统名义,但江南士大夫效忠孙氏的不乏其人,东吴集团士大夫的实用色彩主要体现在与世家大族休戚相关的利害关系之中。
78、朝廷一有计较利害之心,便非王道。士大夫一有计较利害之心,便非儒学。
79、东汉末年以来出现的上的多元格局,使定于一尊的儒家正统思想的束缚力大大削弱,同时也为士大夫提供了择主而事的较大空间。
80、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81、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拥有三妻四妾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而他们在外边的寻花问柳,也并非太丢脸的举动。
82、荀子有言,"士大夫众则国贫",我们现在的,虽不能算"十羊九牧",但也相去不远。
83、宋代,文人、士大夫与歌妓交游是一种风气,作为豪放词人的刘过也身预其中。
84、在士大夫们看来,‘以人为畜’不但是丑陋之极的行为,也将导致世风日下、国无宁日。
85、缺乏人文主义情怀和学识基础的官僚法学固然不足为训,而缺乏现实主义精神和经验支持的士大夫法学也同样落伍于时代。
86、百姓如何取乐不得而知,士大夫则“呼朋命伎,彻夜歌呼,无人诃诘”,有权势的“先期重价,各占灯楼”。
87、书是生命的行状,所以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四大理想“起它一个号、坐它一乘轿、刻它一部稿、讨它一个小”中就有“著书立言”一说。我未能免俗,而且还幻想站得高、尿得远,终于授人以柄,幸好大家都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88、流连风景,寄情歌舞,成为了大多唐代士大夫燕居之暇的娱乐。
、书画颇自矜贵,一缣半素士大夫争宝之。
90、人妖颠倒指鹿为马的年代,士大夫作为社会良心的体现,都会站出来主持正义,维护道德。
91、楚国从君王、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对凤凰的热爱与崇敬,达到了无出其右的程度。
92、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士大夫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93、这些士大夫们往往是“共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
94、所以一般士大夫的诗酒风流,流传坊里的蕴藉佳话,无不是她们血泪写成的。
95、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96、缙绅士大夫苦空僧行,礼拜连座者,人千人万。
97、《士相见礼》除了记载士与士相见的礼节之外,还记载了由此推及的士见大夫、大夫相见、士大夫见于国君等仪节,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贵族阶层的交际礼仪,下面略作介绍。
98、母萧太后奉遗诏摄政,任室昉、韩德让及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以为辅佐,和辑契丹贵族,任用汉人士大夫,积极整治弊蠹,改革法度。
99、官民因循守旧,习于苟且时日很长,士大夫多不恤国事,赞同俗流陋见取媚于众。
100、其次,请看《儒林外史》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老友”。
101、大名士俞曲园尝言,识伯雄于吴下,须眉皓然,一望而知为君子,吴中士大夫儿童走卒无不望车尘而拜迎。
102、如果说帝王官宦与一般人饮酒多含有醉生梦死和逃避现实的意味,那么士大夫文人的纵酒所涉及的问题则要更多一些。
103、此人三十有余,身材高挑,面容英俊,牙齿光洁,比想象的士大夫年轻许多;衣着朴质朝服,但每条丝线缝针,皆为对称,颇为工整,可见其宫廷之外,也是很有品味。
104、曹操杀戮讥议自己的名士边让,引起兖州士大夫的激烈反抗,其势力几乎覆没。
105、反对新法的士大夫,如司马光、欧阳修等人,思想虽然比较保守,但却都是深受朝野倚重的硕儒,王安石未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是我朝的重大损失。
106、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107、士大夫家为减舆从、毁丹垩,婚嫁不用音乐,豪猾率家远避。
108、审美功能进一步发展,文人士大夫写诗绘像,抒情雅集,借写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人们审美理想和生活态度的高度概括。
109、例如,胡适用方法研究白话文学史和小说史,为中国文学的研究别开生面,改变了世人关于中国文学的观念,士大夫目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等文化遗产重新展示瑰宝的本来面目。
110、凡才名之士,虽未荐擢,皆引致门下,与之游宴、讲论、赋诗,士大夫以是称之。
111、北宋时期,疑古思潮的盛行、士大夫对金石的爱好与传拓技术的发展共同助成了金石学的兴起。
112、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
113、所以,陈设中将处处透出一种萧散恬淡的心境,结合明代士大夫宅园内读书藏书、宴游赋诗、啜茗博古、灌园溉蔬的特点,设文人藏书楼、书画斋等。
114、有什么不好的,不就是说您改嫁、还出卖后夫,沟通金人那点儿事吗?这些士大夫,不能为国出力,只会坐在那里嚼牙花子!
115、宋代歌妓不仅在酒筵歌席上为文人士大夫唱词侑觞,而且还直接进行词的创作。
116、客寓士大夫凌驾于本土士大夫之上,至此成了蜀汉立国传统。
117、翻阅史书,以匡济天下为己任,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士大夫,代代不绝。
118、明末清初以来,格于形势,士大夫逃禅者众,高僧辈出,诗僧辈出,文风鼎盛,蔚为大观,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19、惟虞、夏、商、周之遗文,更秦而几亡,遭汉而仅存,赖学士大夫诵说,以故不泯,而世主莫或知其可用。
120、第三个原因,是士大夫阶级好排斥异端,如朱彝尊的《云冈石佛记》,即其一例,宜其湮没千余年,不为通儒硕学所称道。
121、据介绍,北魏时期,济南士大夫即在附近建起了“曲水流杯池”,也就是王府池子。
122、“士大夫之子弟苟无世禄可守,无常产可依,而欲为仰事俯育之计,莫如为儒。
123、东周时期讲求“列鼎而食”,根据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大夫五鼎的等级制度,可以看出,此墓主人的身份应为地位较高的士大夫。
124、因为他们都是读书人出身的士大夫,士大夫为人处事的特点是“行己有耻”,遇沮而退,而不是没脸没皮,忍耻求进,潜身缩首,苟图衣食。
125、但宋代士大夫文人最崇尚的隐逸形态是居官而犹如隐的“吏隐”,并因此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隐逸文化精神。
126、其次,朝鲜士大夫的孤忠耿耿羞辱了二三其德的江南士大夫。
127、据朱亮介绍,东周时期讲求“列鼎而食”,根据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大夫五鼎的等级制度,可以看出,此墓主人的身份应为地位较高的士大夫。
128、因为唐代一些士大夫开始接近医学,导致宋代儒医阶层的出现。
129、明朝文学家沈德符因其父是一位史官,深受影响,自幼喜闻朝野故事,同当时士大夫及故家遗老、中官勋戚多有交往,近搜博览,博洽多闻,尤明于时事和朝章典故。
130、名物之学曾是文人士大夫的必备学养,在当代却因过于佶屈聱牙、钩章棘句而远离民众。
131、百姓不可一日有此色,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