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民以食为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对于“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民以食为天,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3、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那可就没法活了。
4、吃饭问题不解决,社会就无法稳定,民以食为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5、民以食为天,即便大家现在都知道多吃腌制食品不好,但每到过年,腌咸肉、灌香肠,做风鸡、风鱼的热情不减。
6、他并没有过多的在意保守派的反对,果断地采纳了魏征的意见,决定采取德化教育,以民为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7、皇上,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自然出于田地,故治理民生,实为治理田地。
8、民以食为天,以住为地,衣、食、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
9、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10、并非是笔者危言耸听,因为这样的“饭局”真正实践了“民以食为天”这句老话,我们从各种名目的饭局就可探见一斑。
11、民以食为天,健康不羡仙;饮食宜清淡,养肺更养颜;山药祛浊气,红薯熬稀饭;瘦肉多吃,果蔬宜鲜。祝你健康!
12、而且竟然还说要鼓励经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如果大家都跑去经商了,谁来种田?商人只不过是低买高卖,投机取巧而已,一点产出都没有。
13、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民以食为天,每一粒粮食都是生命的延续,世界粮食日,珍爱粮食就是珍爱生命,杜绝浪费,从现在做起!
14、民以食为天,谷以地为家;城市换新颜,土地日渐少;高楼平地起,谷物失家园;生命要延续,耕地需保护;全国土地日,保护土地早行动,莫让眼泪淹了家园。
15、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16、民以食为天,健康不羡仙;深秋料峭寒,喝汤可保暖;饮食宜清淡,养肺更养颜;少辛辣多酸,小酒促循环;山药祛浊气,红薯熬稀饭。瘦肉多吃,果蔬宜鲜。
17、而经济方面,我认为应该首先发展农业,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老百姓能吃饱穿暖才是最重要的。
18、孰不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如此作为。
19、民以食为天!请尊重我们的衣食父母吧!
20、要知道,民以食为本,就因为类似你这样的吃货,咱们中土的农民才这么多哩……
21、没有小马路的“伤不起”!民以食为天,而“中午吃什么”却一直是白领们头痛的问题。
22、民以食为天,无粮生存难。粮食不易得,农民流血汗。抗旱又抗涝,辛苦日日夜。我们应珍惜,体会农人艰。世界粮食日,珍惜粮食,从现在做起!
23、但民以食为天,厨房不得不多费点心思处理,开放式厨房毕竟不适合中式餐饮,那就要在设计上多多考量了。
24、钱鏐在政治上贯彻“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国策,广罗人才,发展农桑,兴修水利,功德卓越,人称“海龙王”。
25、自古“民以食为天”,倘若厨房家徒四壁,箪瓢屡空,数米而炊,并日而食,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还有什么资格奢谈“物质文明”。
26、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的话,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
27、民以食为天,送你一口锅:搭建锅台叫“锅台”民安;安上锅灶叫“安锅”富民;经常保养叫“爱锅”如家;欢庆节日叫“举锅”一致。祝国庆快乐。
28、祖辈们传下来的经验:民以食为天。所以大家见面都问:你吃了吗?所以现在,想干什么,先吃饭!常跟大款吃饭,发财是早晚的事儿;常跟领导吃饭,升官是早晚的事儿,常跟情人吃饭,上。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