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误伤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上次你让韩大庚误伤,后来那边又跟耿发生了冲突?
2、另外为避免引起误伤,全体参战人员,都在右臂缠上白毛巾,便于分清敌我。
3、我们都是战线的人和年轻人,而你们年纪大,手脚不灵便,误伤自己就惨了。
4、毋庸讳言,“悬疑新闻”与新闻真实性原则背道而驰,捕风捉影甚至无中生有,容易误伤报道对象,对新闻当事方造成困扰或名誉损害,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5、李思捷则扮演“奀江”,单立文扮演“谢老四”,两人在短剧中再现掌掴事件,而且又一次“误伤”胡枫。
6、闪电蜥蜴,雷霆蜥蜴和风暴龙不再能够误伤己方单位,他们只能够攻击敌对的单位。
7、但这些导弹也误伤了许多巴基斯坦平民,加深了当地居民对这些游荡在空中的外国势力的怨恨。
8、她虽被天生误伤,却无丝毫怨气,含羞裣衽回礼道“师兄好!方才是我无礼挑衅在先,受创亦是咎由自取,岂敢怪罪师兄?”。
9、对啊对啊,手的误伤率本来就高,更何况现在用手的全是新手,万一被达姆弹误伤必死无疑的!
10、现在如果强制动手的话,可能会误伤其他无辜的人,也有可能既误伤了无辜的人还让恶灵有可乘之机。
11、反躬自省,舍名取义,无心之失,误伤君子。
12、倒钩时,由于滞空背向触球,所以往往不知周边情况,如果此时正巧有队友出现,那么误伤悲剧恐怕就要发生了。
13、当时一名保安走近他,他猛地提射杀了该保安并误伤了无辜群众。
14、看到冲出来的竹杆老头儿哭得天愁地惨,她明白,误伤他人了!尤其是僧侣那句话“丹田破碎,百脉俱废。
15、不仅仅因为杨伟岸误伤了他,更重要的原因是,本来上面决定把他上调到轻工局里当,并且已经吩咐他写好材料。
16、更重要的是,政治算计很容易误伤。
17、九尾鸟自知准头不佳,又怕误伤自己人,因此投时尽量往前掷一点儿,以致多数误落城里、少数凿断城垣,仅有极少误落城外。
18、陈威别自责,小叶也别生气,还是快去医院让医生看看,别乱动耽误伤情。
19、一个运动员在练习射箭,误伤了旁观者,运动员忙过去道歉。旁观者说:不怪你,怪我站错了地方,我如果站在箭靶子前面,就不会受伤了。
20、深更半夜荒郊野外,做完就走上哪里找他们?又指着司机道“车子开稳点,不然误伤了别人,你也跑不了!”。
2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
22、敌人的动作不快,看准再开,不要误伤自己人。
23、美国若然袭击阿富汗,必须确保不会误伤平民。
24、竹梯搭在四米多高的木墙上,双方激烈的厮杀,墙头上双方的士兵,不时有人被己方的弓箭误伤或者误杀,但是谁都没想要退后。
25、随后于正迅速做出回应,称其剧本来自黄梅戏“偷龙转凤”的桥段,认为“绝对只是一次巧合和误伤”。
26、与此同时,严格区分诬告陷害与错告、误告的界限,以免误伤好人。
27、但他并没有说这些被警方误伤的人质是否有生命危险,调查人员要等到弹道学报告出来以后,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28、黑风寨石磊在此打鬼子!闲杂人员闪开!鬼子一会就到,小心误伤!
29、驰援的人为难了,看着英霈手里的人盾,不免投鼠忌器,生怕误伤了同伴。
30、梦浅情深,蹚不过去的河留给来生,繁花错落有序,我被一页一页地误伤,而窥视我的人,转眼便立地成佛。仓央嘉措。
31、石跃忠见小叫花子十分难过地流着眼泪,满腔义愤地告诉他,是一个叫金宏成的大法官,把误伤说成故意,判了他师傅的死刑,叫小叫花子记住金宏成这个仇人的名字。
32、三月三日又来到,爱耳之言入你耳。远离噪音和耳机,它们伤耳无形中。耳有炎症需就医,莫要延误伤听力。平时掏耳用力柔,耳道畅通听无阻。爱耳日,祝你健康!
33、肝组织附近的器官和组织,如胆囊,胆管,膈肌和肠循环,有被误伤的风险。
34、刘灿见一个身穿紫衣的人影向自己撞过来,他怕误伤平民,连忙收刀,侧身一让,随即伸出左手将来人拦腰搂住,以防他扑跌摔倒。
35、有个庸医某某常误伤婴儿,可他偏偏家丁兴旺。
36、方世玉为洪熙官误伤雷人王,正在少林寺装疯卖傻避难,却见李巴山带着女儿李小环来下决战帖。
37、哎哟!有人惨叫,被砸了个正着,不知是误伤还是他的回踢。
38、与力图推动的印象相反,这些行动通常是不成功的,而且某些时候其后果是导致误伤友军和平民目标。
39、傻小子,这东西很安全的,不会误伤的,你的身份信息早已拷入了这个基地的系统。
40、杨志因为在东京街头杀了“没毛大虫”牛二,被开封府以“一时斗殴杀伤,误伤人命”的罪名,脊杖二十,充军北京大名府。
41、敢当还在他的药房里研究新药,听说最近正忙着捣腾一种高效的麻痹药物,用来替代我们现在使用的那种很容易误伤的‘瞬痹散’。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