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为3年,期间自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可因提起诉讼、申请调解等中断;处理方式包括调解、交管部门调解和提起民事诉讼;诉讼时效届满后,债务人可不履行债务,债权人丧失胜诉权;某些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因此,受损方应及时处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若分歧较大可请求调解或起诉。
法律分析
一、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是多久?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诉讼时效是3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哪些?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三、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一)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二)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
(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四、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诉讼时效届满的后果有哪些?
1、债务人可以不履行债务。
2、债权人丧失胜诉权。
3、诉讼时效届满后,债务人由于不知道时效规定或者明知道时效规定而自愿履行债务的,不得又以时效已过为由请求返还。
4、诉讼时效期满的债权可以用来抵销其他债务。
五、哪些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总之,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所以,在权益受损以后被侵权方一定要尽快处理。如果双方对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存在较大的分歧,可以在收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以后请求交管部门调解,调解无效的就应该准备起诉状向法院起诉。
结语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为3年,计算起点是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以及义务人之日。诉讼时效可以被中断,如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处理方式包括调解、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和提起民事诉讼。诉讼时效届满后,债务人可以不履行债务,债权人丧失胜诉权。然而,某些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如请求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支付抚养费等。因此,在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及时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如有分歧,可请求调解或起诉法院解决。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七条 管理人因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给付必要管理费用、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无因管理行为结束并且管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本人之日起计算。
本人因不当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管理人及损害事实之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九条 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七条 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
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