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降低员工薪资水平,导致员工提出辞职。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因此,用人单位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并在变更劳动合同时充分考虑员工权益。
法律分析
公司降低员工薪资水平,导致员工提出辞职,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经过友好协商,可以对劳动合同中的内容进行修订。但如果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拓展延伸
公司降薪,员工能走吗?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期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因此,如果公司决定降薪,员工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合同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劳动者的工作任务和薪酬水平。如果用人单位的降薪决定涉及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也可以依法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综上所述,如果公司决定降薪,员工应当及时采取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必要时,员工可以依法向劳动监察部门或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
结语
在经济压力下,公司降低员工薪资水平可能会导致员工辞职。如果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因此,用人单位在制定降低员工薪资水平的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权益和感受。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