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法典规定的普通诉讼时效为3年,但人身伤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有特殊规定。对于产品缺陷导致的人身伤害赔偿,诉讼时效期限为两年。起算时,如果伤害明显,从受伤害之日起算;如果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在铁路运输领域,人身伤亡赔偿的诉讼时效为3年,但起算时有特别规定。需要注意的是,精神性人格权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仍适用普通诉讼时效。
法律分析
我国民法典规定的普通诉讼时效(又称一般诉讼时效)为3年,自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人身伤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特别诉讼时效,其时效期间和起算都有特殊规定,在审理人身伤害赔偿案件时,应适用该特别诉讼时效规定。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这属于特殊领域特别法上的规定
人身伤害赔偿诉讼时效的起算时:原则上都是自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时起计算,但应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1)人身伤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时起算。
(2)在铁路运输领域,铁路交通事故引起人身伤害,受害人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仍为3年,但其起算时有特别规定,即:旅客伤亡,向铁路企业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受到伤害的次日起计算;铁路路外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受害人向铁路运输企业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受到伤害的次日起计算。需要注意的是,人身伤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是指侵害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等物质性人格权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侵害精神性人格权要求赔偿的仍适用《民法典》规定的3年的普通诉讼时效。
拓展延伸
人身伤害赔偿的诉讼时效:维权期限有限还是长期保障?
人身伤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法律领域,维权期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受害人的权益保障。一方面,将诉讼时效限定在一定期限内,有助于保护被告的合法权益,避免长期的法律纠纷。另一方面,过短的诉讼时效可能使受害人无法及时提起诉讼,导致其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我们需要在平衡双方权益的基础上,审慎制定人身伤害赔偿的诉讼时效。这样既能确保被告的合法权益,又能给予受害人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维护自身权益。在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案件的复杂性、证据的收集难度以及受害人的实际情况,以确保维权期限既有限制又有长期保障。
结语
人身伤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维权期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受害人的权益保障。在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时,应平衡双方权益,确保被告的合法权益,同时给予受害人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维护自身权益。我们需要审慎制定人身伤害赔偿的诉讼时效,考虑案件复杂性、证据收集难度和受害人实际情况,以确保维权期限既有限制又有长期保障。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四条 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帮工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五条 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根据帮工人和被帮工人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被帮工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帮工人在帮工活动中因第三人的行为遭受人身损害的,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有权请求被帮工人予以适当补偿。被帮工人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一条 因生命、身体、健康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