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诽谤罪的相关要求。诽谤罪需要满足捏造事实、散布虚假事实、针对特定人员进行以及情节严重等条件。同时,需要注意诽谤罪与造谣违法行为的区别。
法律分析
告人诽谤需要能证明存在诽谤事实的证据,如相应的书证、录音、视频或者是截图。需要注意的是,诽谤罪与一般的造谣违法行为是不同的,必须满足以下的要求,才可构成诽谤: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散布虚假的事实,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构成本罪。
拓展延伸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被诽谤?
诽谤是一种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对于被诽谤的人来说,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被诽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被诽谤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认定诽谤行为成立的要件包括:
1.存在诽谤的事实:诽谤行为必须有明确的证据,不能是无中生有的捏造。
2.诽谤的内容:诽谤的内容应当是虚假的、与事实不符的,或者可能引起公众误解的。
3.诽谤的发布者:诽谤行为是由捏造诽谤内容的人发布的,或者是由被诽谤人在公共场合发表的。
4.损害后果:诽谤行为导致了被诽谤人的名誉受到了损害,或者被诽谤人因此受到了实际损失。
根据以上要件,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被诽谤。如果一个人被诽谤,他或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认定诽谤行为成立,并请求相应的赔偿。同时,被诽谤人也可以采取其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名誉,比如在媒体上公开发布声明、要求删除诽谤信息等。
总之,判断一个人是否被诽谤需要考虑多个要件,包括诽谤的事实、诽谤的内容、诽谤的发布者以及损害后果等。只有当这些要件都满足时,才能认定一个人被诽谤。
结语
诽谤罪需要满足捏造事实、散布虚假事实、针对特定人员且情节严重的要求,才能构成。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需有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捏造的对象,散布虚假事实需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针对特定人员则需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构成本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