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在诉讼过程中,证据是评断事实的基础,如果证据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案件的判断结果。为了规避风险,当被质疑证据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证据的取证过程。在证据取证过程中,需要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并注意保证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如果证据的取证过程存在漏洞或者不规范,可能会被质疑证据的真实性,这时需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二、证据的备案和保管。将证据备案和保管是维护证据真实性的重要措施。在证据备案和保管过程中,需要注重证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避免证据的遗漏或者丢失。同时,要加强证据的保密工作,避免证据泄露。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当事人对所举证据的认定有异议的,由人民法院进行认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当事人提供证据,应当有原件或者副本。当事人没有原件或者副本的,人民法院或者检察院可以要求原来出具证明文件的机关或者单位提供。”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人民法院应当对证据的来源、真实性、规范性和证明力等进行审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当事人应当在起诉状、答辩状、申请书中或者开庭时提出证据。未经对方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许可,不得随意更换证据。”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当事人对证据的认定有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认为需要的可以进行鉴定、调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对于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取得的证据,当事人可以提出书证、证人证言、物证、鉴定意见等代替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