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仿造专利产品怎么认定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18 07:21:31
文档

仿造专利产品怎么认定

仿造专利产品的认定及假冒专利行为的界限。仿造专利产品的认定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假冒专利行为包括未经许可标注他人专利号、在广告、合同中使用他人专利号,以及伪造他人专利证书等行为。假冒专利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区别在于侵犯的客体不同,假冒专利罪侵犯的是专利管理制度,而假冒商标罪侵犯的是商标管理制度。法律分析;一、仿造专利产品怎么认定。(一)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构成。(二)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一般具有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但也有的是出于损害他人的声誉,破坏他人专利权益的目的。出于何种目的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推荐度:
导读仿造专利产品的认定及假冒专利行为的界限。仿造专利产品的认定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假冒专利行为包括未经许可标注他人专利号、在广告、合同中使用他人专利号,以及伪造他人专利证书等行为。假冒专利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区别在于侵犯的客体不同,假冒专利罪侵犯的是专利管理制度,而假冒商标罪侵犯的是商标管理制度。法律分析;一、仿造专利产品怎么认定。(一)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构成。(二)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一般具有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但也有的是出于损害他人的声誉,破坏他人专利权益的目的。出于何种目的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仿造专利产品的认定及假冒专利行为的界限。仿造专利产品的认定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假冒专利行为包括未经许可标注他人专利号、在广告、合同中使用他人专利号,以及伪造他人专利证书等行为。假冒专利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区别在于侵犯的客体不同,假冒专利罪侵犯的是专利管理制度,而假冒商标罪侵犯的是商标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

一、仿造专利产品怎么认定

(一)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构成。

(二)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一般具有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但也有的是出于损害他人的声誉,破坏他人专利权益的目的。出于何种目的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三)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专利管理法规,在法律规定的专利有效期限内,假冒他人被授予的专利,侵犯他人专利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哪些行为属于假冒专利的行为

(一)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二)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三)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四)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三、本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界限

(一)二者特征基本相同,客观上都有假冒行为,主观上都是故意犯罪,目的一般都是为了牟取非法利益,主体相同。二者主要区别表现在:

1、侵害的客体不同。假冒专利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而假冒商标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的商标管理制度。

2、假冒专利罪的侵害对象不是注册商标,而是被授予的专利。这也是二者在假冒内容上的差别。

结语

仿造专利产品认定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假冒专利行为可包括标注他人专利号、误导他人将技术误认为他人专利技术以及伪造专利证书等。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相比,二者特征相似,但侵犯的客体和侵犯对象不同。了解这些差别对于准确界定罪行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六十九条 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证据,对涉嫌假冒专利行为进行查处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情况;

(二)对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三)查阅、复制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检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产品;

(五)对有证据证明是假冒专利的产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时,可以采取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所列措施。

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依法行使前两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七十一条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三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七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一)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

(二)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三)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四)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五)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以及专门为其制造、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

文档

仿造专利产品怎么认定

仿造专利产品的认定及假冒专利行为的界限。仿造专利产品的认定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假冒专利行为包括未经许可标注他人专利号、在广告、合同中使用他人专利号,以及伪造他人专利证书等行为。假冒专利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区别在于侵犯的客体不同,假冒专利罪侵犯的是专利管理制度,而假冒商标罪侵犯的是商标管理制度。法律分析;一、仿造专利产品怎么认定。(一)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构成。(二)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一般具有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但也有的是出于损害他人的声誉,破坏他人专利权益的目的。出于何种目的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