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溯及力原则:行为时法律认定犯罪则适用当时法律,现行刑法认定犯罪则适用现行刑法;若两者均认定犯罪,按当时法律追究刑责,但若当时法律处刑较重,适用现行刑法从轻处罚;生效判决不受修订法影响。
法律分析
(1)行为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现行《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从旧)。
(2)行为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现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现行《刑法》(从轻)。
(3)当时的法律和现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照现行《刑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原则上按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即现行《刑法》不具有溯及力(从旧)。但是,如果当时的法律处刑比现行《刑法》重,则应适用现行《刑法》(从轻)。
(4)如果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继续有效。即使按修订后的《刑法》的规定,其行为不构成犯罪或处刑较当时的法律要轻,也不例外。
《刑法》
第十二条【刑法溯及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拓展延伸
我国现行刑法对溯及力的规定及其适用范围
我国现行刑法对溯及力的规定是指刑法在适用时是否可以追溯到早于法律实施前的时间段,以及追溯的范围和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刑法不溯及力,即不适用于早于法律实施前的行为。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法律明确规定、有利于保护、惩治犯罪等,刑法可以具有溯及力。溯及力的适用范围包括刑罚的适用、犯罪行为的认定、刑事责任的追究等。然而,溯及力的运用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确保公正、合法、有序的刑事司法实施。
结语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在适用时是否可以追溯到早于法律实施前的时间段。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刑法不具有溯及力。然而,在特定情况下,刑法可以适用于早期行为,如法律明确规定或有利于保护、惩治犯罪等。溯及力的运用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确保刑事司法实施的公正、合法和有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三节 共同犯罪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一节 刑罚的种类 第三十七条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六条 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