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构成要素和责任主体的概述。法律构成要素包括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而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公民、机构和组织以及国家。并非所有人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只有具有理解、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人才能成为责任主体。法人和社会组织也有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法律分析
一、法律构成要素是什么
法律构成要素是:
1.法律关系的主体;
2.法律关系的客体;
3.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在每一具体的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多少各不相同,在大体上都属于相对应的双方:一方是权利的享有者,成为权利人;另一方是义务的承担者,成为义务人。
法律构成要素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形式的社会关系。
二、法律责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
1.公民,自然人。这里的公民既指中国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各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还有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3.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三、法律责任的主体一定需要承担责任吗
并不是实施了违法行为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就自然人来说,只有到了法定年龄,具有理解、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人,才能成为责任承担的主体。没有达到法定年龄或不能理解、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即使其行为造成了对社会的危害,也不能承担法律责任。对他们行为造成的损害,由其监护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样,依法成立的法人和社会组织,其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自成立时开始。
结语
法律构成要素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主体指参与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法律责任的主体包括公民、机构和组织以及国家。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只有具备法定年龄和行为能力的人才能成为责任的主体。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由其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法人和社会组织在成立时即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