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金数额根据案件性质、刑罚轻重、经济状况等确定。起点为1000元。综合考虑社会危险性、案情、经济发展水平等确定数额。经济犯罪可按涉案数额或财产损失的一至三倍确定。
法律分析
保证金的数额根据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
1、采取保证金形式取保候审的,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一千元。
2、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情节、性质,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济状况,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确定收取保证金的数额。
3、对经济犯罪、侵犯财产犯罪或者其他造成财产损失的犯罪,可以按涉案数额或者直接财产损失数额的一至三倍确定收取保证金的数额标准。
拓展延伸
没收保候审保证金的条件及程序
没收保候审保证金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保候审期间,根据法律规定,对其所提供的保证金进行没收的行为。没收保候审保证金的条件主要包括:1.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避法律制裁的可能性较大;2.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销毁、伪造证据或干扰证人证言;3.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继续从事犯罪活动。程序上,一般包括:1.检察机关提出没收保证金的申请;2.法院审查申请并作出裁定;3.没收保证金执行;4.对没收保证金的返还或使用进行处理。没收保候审保证金的实施旨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根据案件性质、情节以及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等因素,保证金的数额将予以确定。对于采取保证金形式取保候审的案件,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一千元。在确定收取保证金数额时,需要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经济状况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于经济犯罪、侵犯财产犯罪或其他造成财产损失的犯罪,可以按涉案数额或直接财产损失数额的一至三倍确定收取保证金的标准。没收保候审保证金旨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以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强制措施第七十二条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提供保证金的人应当将保证金存入执行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强制措施第七十三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强制措施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