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婚生子抚养权协议书有法律效应,可以作为离婚诉讼中的参考依据。非婚生子孩子的姓氏可以由父母协商确定,不受离婚或一方死亡的影响。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协议书不需要公证,但可以选择公证以增加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
一、非婚生子抚养权协议书有法律效应吗
有,只要协议内容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内容没有违背法律规定,该协议可以作为离婚诉讼过程中处理子女、财产问题参照的依据。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父母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二、非婚生子孩子跟谁姓
比如夫妻离婚,妻子要断绝孩子与丈夫的关系,就改成自己的姓。上门女婿,因为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一定要改回孩子的姓。孩子都给这些家长玩坏了,说改姓就改姓,毕竟改姓,这不是闹着玩的事,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孩子跟谁姓,法律怎么样规定的。
(一)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未成年孩子跟母亲或是跟父亲姓,都是法律认可的。这两者也无贵贱之分,在法律上都是同等对待的。
(二)孩子跟谁姓,要父母协商确定。父或母一方未经配偶同意,擅自改变孩子的姓氏,引起的纠纷,法院将责令恢复原姓氏。
(三)孩子跟谁姓,不受父母离婚和父母其中一人死亡的影响。如果夫妻离婚,父或母在未同另一方商量,改变孩子的姓氏,同样责令恢复原姓氏。而父母其中一人死亡,另一方改变孩子的姓氏,如果与已过世一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通常是直系亲属,提出反对意见,经法院审查合情合理的,活着的这一方也不得改变孩子的姓氏。这里还有种情况,父母离婚或一方死亡,家庭很可能会重组,出现继父继母。那么,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一般应责令恢复原姓氏。
三、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协议书还需要公证吗
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协议书不需要公证,因为公证与否不是协议书有效的前提条件。如果公证的需要当事人带申请人双方的身份证、小孩的户口簿、出生证、抚养权协议书向公证处申请公证;公证人员受理后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发放证件。
结语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非婚生子抚养权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应,只要双方真实表示意愿且内容合法,该协议可作为离婚诉讼中处理子女和财产问题的参考依据。对于非婚生子女的姓氏问题,法律认可子女可以随父姓或随母姓,父母应协商确定,未经配偶同意擅自改变姓氏会引起纠纷。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协议书不需要公证,但如果需要公证,当事人需提供相关材料向公证处申请。请注意遵守法律规定,维护子女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或者将其交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宜的人员临时照护。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