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工伤认定办法》明年起施行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18 05:26:56
文档

《工伤认定办法》明年起施行

本文介绍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工伤认定办法》。该办法规定了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职业病时,所在单位应在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请,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1年内提出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该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分析;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国庆前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工伤认定办法》,并将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推荐度:
导读本文介绍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工伤认定办法》。该办法规定了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职业病时,所在单位应在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请,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1年内提出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该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分析;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国庆前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工伤认定办法》,并将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本文介绍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工伤认定办法》。该办法规定了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职业病时,所在单位应在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请,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1年内提出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该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分析

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国庆前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工伤认定办法》,并将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

该《办法》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时,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由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为1年。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在调查核实过程中,用人单位、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及工会组织应当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表示,与《工伤认定办法》同时颁布的还有《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和《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据介绍,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级伤残的,可获得16倍的单位所在地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赔偿金,赔偿金由非法用工单位支付。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是指在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的伤残、死亡童工。

工伤认定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

第17号

《工伤认定办法》已于2003年9月18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5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颁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郑斯林

二00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第一条为规范工伤认定程序,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按照前款规定应当向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根据属地原则应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第四条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五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

(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的样式由劳动保障部统一制定。

第六条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者在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第七条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完整,属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范围且在受理时效内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可以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用人单位、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及工会组织应当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

第九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对申请人提供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再进行调查核实。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出具证据部门重新提供。

第十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其他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应由两名以上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

第十二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有关单位和事故现场;

(二)依法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

(三)记录、录音、录像和复制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

第十三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保守有关单位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二)为提供情况的有关人员保密。

第十四条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第十五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认定决定包括工伤或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和不属于工伤或不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

第十六条工伤认定决定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

(三)受伤部位、事故时间和诊治时间或职业病名称、伤害经过和核实情况、医疗救治的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

(四)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或认定为不属于工伤、不视同工伤的依据;

(五)认定结论;

(六)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的部门和期限;

(七)作出认定决定的时间。

工伤认定决定应加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印章。

第十七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人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工伤认定法律文书的送达按照《民事诉讼法》有关送达的规定执行。

第十工伤认定结束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将工伤认定的有关资料至少保存20年。

第十九条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条进行工伤认定调查核实时,用人单位及人员拒不依法履行协助义务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拓展延伸

2021年9月,劳动保障部发布了一份名为《工伤认定办法》的文件,旨在规范工伤认定程序,确保工伤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根据该办法,工伤认定程序应遵循依法、及时、准确、公正、公开的原则,同时强调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具体来说,《工伤认定办法》明确了工伤认定的范围、条件和程序,包括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调查、工伤认定决定、工伤认定的复核和监督等方面。同时,办法还规定了工伤认定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和职责分工,以确保委员会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此外,《工伤认定办法》还强调了工伤认定的时限和程序,要求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在决定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送达用人单位。同时,办法还明确了工伤认定决定书的内容和效力,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总体来说,《工伤认定办法》的发布对于规范工伤认定程序、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应当遵守办法的规定,积极配合工伤认定工作,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结语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工伤认定办法》,该办法将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办法规定了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职业病时,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由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为1年。同时,办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文档

《工伤认定办法》明年起施行

本文介绍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工伤认定办法》。该办法规定了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职业病时,所在单位应在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请,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1年内提出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该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分析;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国庆前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工伤认定办法》,并将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