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为保护资源采取了一系列法规法律,包括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农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煤炭管理法等。这些法规法律对资源保护起到了重要的约束作用,依法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制裁,确保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法律分析
我国通过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农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煤炭管理法等来保障资源不被破坏和浪费,依法制定相应法规法律加以约束。
拓展延伸
我国资源保律体系
我国资源保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定。《》第26条第l款规定:“国家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任何人都有爱护土地、保护资源的义务。”
2.环境保。《环境保》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于1995年1月1日施行。该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任务、责任、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3.森林法。《森林法》于1984年1月1日施行,旨在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该法规定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4.野生动物保。《野生动物保》于1988年1月1日施行,旨在保护、拯救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该法规定了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繁育、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5.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于1996年3月12日施行,旨在保护环境噪声,防治环境噪声污染。该法规定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任务、责任、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6.循环经济法。《循环经济法》于2000年12月26日施行,旨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该法规定了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任务、责任、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我国资源保律体系涵盖了环境保护、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等方面,以法律的形式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结语
我国通过多项法律法规来保护资源,如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农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煤炭管理法等。这些法规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维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