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渎职行为是指公职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国家、集体或者个人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侵害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渎职行为可构成职务侵占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罪名。但是,渎职行为是否属于经济犯罪,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3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应当以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职务侵占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追究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占、滥用职权情节较轻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应当追究其民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7条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单位的负责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该单位的经济利益或者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综上所述,渎职行为不一定属于经济犯罪,具体情况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