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目的是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妨碍刑事诉讼活动。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仍然具有驾驶资格,但若驾照被扣押,则无法继续驾驶。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应当逮捕但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犯罪嫌疑
法律分析
一、取保候审后是否可以继续驾驶车辆?
取保候审后仍具有驾驶资格,但若驾照被扣押,则无法继续驾驶。根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将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取保候审的条件如下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
4.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
5.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6.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7.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二、取保候审保证金的标准
取保候审的保证金的标准如下:
1.保证金的起点为1000元。
2.决定机关应当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济状况等确定收取保证金的数额。
3.取保候审保证金由县级以上执行机关统一收取和管理。
决定机关应当以保证被取保候审人不逃避、不妨碍刑事诉讼活动为原则,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情节、性质,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济状况,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确定收取保证金的数额。
三、取保候审是否折抵刑期
取保候审不能折抵判决的刑期,取保候审和判决没有直接的关系,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不属于一种刑罚,所以也不能折抵判决后的刑期。
拓展延伸
取保候审和刑罚有关系。在某些情况下,法院可能会采取取保候审的刑罚方式,以确保犯罪嫌疑人的逃脱或其他犯罪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法院可能会选择不采取取保候审,而是选择传统的刑罚方式。总之,取保候审和刑罚是有关联的,具体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判断。
结语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可以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妨碍刑事诉讼活动。取保候审后仍具有驾驶资格,但若驾照被扣押,则无法继续驾驶。根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将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标准由县级以上执行机关统一收取和管理,保证被取保候审人不逃避、不妨碍刑事诉讼活动。取保候审不能折抵判决的刑期,取保候审和判决没有直接的关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12-20) 第三百八十二条 对决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除人民检察院抗诉的以外,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再审决定书。再审期间不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但被告人可能经再审改判无罪,或者可能经再审减轻原判刑罚而致刑期届满的,可以决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必要时,可以对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2012-11-22) 第一百零五条 解除或者撤销取保候审,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20-07-20) 第一百零二条 被取保候审人没有违反本规定第八十九条、第九十条规定,但在取保候审期间涉嫌重新故意犯罪被立案侦查的,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暂扣其交纳的保证金,待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根据有关判决作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