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过当是犯罪行为,但根据刑法相关条款,对防卫过当的犯罪人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对于致人重伤或死亡的防卫过当,根据具体情节可减轻相应量刑或适用缓刑,轻微情节可免除处罚。防卫过当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客观上造成重大损害,只对损害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防卫过当是犯罪行为。
对防卫过当的犯罪人,在处理时应当正确适用《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款,依法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审判实践看,对防卫过当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分别按照《刑法》第235条和233条规定的相应量刑幅度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可以使用缓刑;如果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应当免除处罚。
对于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分别按照《刑法》第234条和第232条规定的相应量刑幅度应当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如果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应当免除处罚。
根据《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对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因为防卫过当的防卫人主观上是出于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动机,其主观恶性小,其客观上是在进行防卫的前提下造成的损害结果,所以只应对造成的重大损害承担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防卫过当的法律界限及其法律后果
防卫过当是指在正当防卫的情况下,防卫行为超出必要限度,造成对方严重伤害或者死亡的情况。在法律上,防卫过当被认定为违法行为。法律界限对防卫过当有明确规定,通常包括合理预防、必要防卫和临界防卫三个方面。合理预防是指在事前采取合理预防措施,避免危害的发生;必要防卫是指在危害发生时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临界防卫是指在面临极端危险时,为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安全而采取的防卫行为。防卫过当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防卫过当可能导致侵权行为,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刑事责任方面,防卫过当可能构成过失伤害罪或故意伤害罪,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对于防卫过当行为,个人应当在法律界限内合理行使防卫权利,以免承担法律责任。
结语
合理防卫是保护合法权益的一种行为,但防卫过当则属于犯罪行为。对于防卫过当的犯罪人,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应当依法减轻或免除处罚。根据审判实践,对于防卫过当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情况,可以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款减轻处罚。如果符合缓刑条件,也可以适用缓刑。对于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情况,应当免除处罚。防卫过当的主观恶性较小,是在防卫的前提下造成的重大损害结果,应该对其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在行使防卫权利时,个人应当合理行使,以免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七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猥亵儿童多人或者多次的;
(二)聚众猥亵儿童的,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的;
(三)造成儿童伤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猥亵手段恶劣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