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认定后依法主张,协商不成,可起诉。公安机关可调解,不成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交通事故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报告警察。无争议可撤离现场协商赔偿,否则报告警察。轻微财产损失可撤离现场协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制作事故认定书,载明事实、成因和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法律分析
在事故认定后依法主张,协商不成,可以起诉。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第七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拓展延伸
交通肇事车主拒不赔偿,如何维护受害人权益?
当遇到交通肇事车主拒不赔偿的情况时,维护受害人权益的关键在于采取合适的法律措施。首先,受害人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可行的法律途径。其次,受害人可以向警方报案,提供相关证据和目击证人证言,以便警方进行调查和取证。同时,受害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交通肇事车主承担赔偿责任。在诉讼过程中,受害人应当充分准备证据,包括医疗记录、交通事故报告、证人证言等,以证明损失和责任的存在。最后,如果交通肇事车主仍然拒不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强制执行措施追讨应得的赔偿款项。维护受害人权益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合理的法律手段,通过法律途径争取公正和合理的赔偿。
结语
维护受害人权益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合理的法律手段,通过法律途径争取公正和合理的赔偿。受害人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向警方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同时通过民事诉讼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受害人应充分准备证据,以证明损失和责任的存在。如交通肇事车主拒不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可申请强制执行追讨应得的赔偿款项。只有坚定的信念和合理的法律手段,才能维护受害人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八章 附则 第一百二十四条 本法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四节 检验、鉴定 第五十四条 鉴定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检验、鉴定,并出具书面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由鉴定人签名,鉴定意见还应当加盖机构印章。检验报告、鉴定意见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委托人;
(二)委托日期和事项;
(三)提交的相关材料;
(四)检验、鉴定的时间;
(五)依据和结论性意见,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性意见的,应当有分析证明过程。
检验报告、鉴定意见应当附有鉴定机构、鉴定人的资质证明或者其他证明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 第一节 机 动 车 第十五条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由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实施。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对机动车进行检验,对检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实行计量认证管理,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设备进行检定,对执行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由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国务院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