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直接融资状况不理想、信用歧视、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的歧视、一些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且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够、缺少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银行也感到放款难、在中间业务方面缺乏满足中小企业交易需要的结算工具、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以及我国中小企业缺少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途径。
法律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利润和税收贡献稳步增长,成为就业的主导力量,然而98%的中小企业仍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在新三板市场上,有57.4%的企业尚未进行交易。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问题
1.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状况。目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而且大都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即将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新条例,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将有所放宽,原先对项目的限制将有所松动,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不在众券商备选企业之列。职工集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由于企业在开办初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职工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入股是改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大多数已经占总资产的10%。
2.信用歧视。中央为了搞活企业,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政策,要求银行部门要重点支持大企业,确保大企业的信贷,对中小企业就不重视,在确保大企业的基础上才予以考虑,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导致银行在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不平等。
3.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一方面,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抵押,贷款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屡有逃费、悬空银行债务现象发生,损害了自身的信用度。同时,企业也深感办理抵押环节多、收费多,如在土地房产抵押评估和登记手续中,评估包括申请、实地勘测、限价估算等,登记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土地他向权利登记等,极为繁琐。
4.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的歧视。长期以来,在政府和银行方面,都存在这样的观念,认为大型企业都是国有的,贷款给他们是国家对国家的企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中小企业大多数是非国有的企业,效益不稳定,贷款回收不好,信誉差,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银行一般对中小企业贷款十分慎重,条件较为苛刻。尽管现在比以前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这种现象。
5.一些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经济中涌现出一批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本来应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己任。但在实际中,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与国有金融机构有趋同的趋势,不能真正面向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现象。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中小企业却不予支持。
6.缺少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现在我国极为缺少切实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民生银行原来的初衷是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的,可是现在它已经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什么区别了,其他新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原来也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可由于资金、服务水平、项目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严格,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7.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银行也感到放款难。
8.在中间业务方面,满足中小企业交易需要的结算工具较少。国有商业银行很少对中小企业办理托收承付和汇票承兑业务及票据兑现。由于资金结算渠道不通畅,资金进帐时间过长,甚至发生梗阻,因而,使一些中小企业改用现金结算,加大了交易成本,削弱了中小企业竞争的实力。
9.在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10.我国中小企业缺少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途径。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一种形式,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无法做出一些解决的方案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可能会损害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利于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具体咨询专业的律师。
拓展延伸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资产和信誉,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另一方面,即使企业具备一定的资产和信誉,其融资成本也较高。例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会对大型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而中小企业却往往难以享受到同样的待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通过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实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
在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法》等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融资做出了明确规定,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监管,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加强金融支持、完善法律法规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融资条件,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
结语
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利润和税收贡献稳步增长,成为就业的主导力量,然而98%的中小企业仍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在新三板市场上,有57.4%的企业尚未进行交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而且大都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此外,信用歧视、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的歧视以及缺少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等问题也会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政府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7修订):第三章 融资促进 第十五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金融机构开展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应当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采取合理提高小型微型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型微型企业融资规模和比重,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7修订):第三章 融资促进 第十三条 金融机构应当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高效、公平地服务中小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7修订):第三章 融资促进 第十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应当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改善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