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提供虚假资料或欺骗手段申请化妆品许可的将被撤销许可,5年内不受理新申请,违法所得将被没收;违法生产、进口化妆品将受罚款;伪造、变造、出租、出借或转让许可证将被吊销,违法所得将被没收;违法行为构成治安管理行为或犯罪将受相应处理。《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法律分析
在申请化妆品行政许可时提供虚假资料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的,不予行政许可,已经取得行政许可的,由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部门撤销行政许可,5年内不受理其提出的化妆品相关许可申请,没收违法所得和已经生产、进口的化妆品;
已经生产、进口的化妆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
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罚款;
对违法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其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收入的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终身禁止其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
伪造、变造、出租、出借或者转让化妆品许可证件的,由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或者原发证部门予以收缴或者吊销,没收违法所得;
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
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注意: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已经2020年1月3日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拓展延伸
处理虚假资料的法律责任与后果
处理虚假资料在申请化妆品行政许可过程中是严重违法行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责任与后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一旦发现提供虚假资料,相关部门将立即采取行动。处理方式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撤销许可申请、暂停或吊销许可证、罚款、行政拘留甚至刑事处罚。此外,企业声誉也会受到严重损害,可能面临市场信任危机和业务停顿。因此,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和个人在申请化妆品行政许可中的基本要求,以免承受不可预测的法律责任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结语
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是申请化妆品行政许可的基本要求。一旦发现提供虚假资料或采取欺骗手段,将面临严厉的法律责任与后果。根据相关法规,处理方式包括撤销行政许可、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此外,企业声誉也会受到严重损害,可能导致市场信任危机和业务停顿。因此,诚信守法是企业和个人必须遵守的原则,以免承担不可预测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请注意,《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修订):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标准化工作的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修订):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本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对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项目予以立项,制定的标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或者未依照本法规定对标准进行编号、复审或者予以备案的,应当及时改正;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九条 对在标准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