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经济原因下的裁员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19 05:02:50
文档

经济原因下的裁员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经济裁员的主旨是根据特定条件和程序,用人单位可以裁减人员,包括濒临破产期间需要整顿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企业转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后仍需裁减人员以及其他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裁员需提前向工会或职工说明情况并征求意见,制定裁减方案并报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最后正式公布方案,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法律分析;经济裁员的范围包括两方面。(1)用人单位是属于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需要裁减人员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可以依法宣告破产。对濒临破产业,允许一定阶段(不超过两年)的整顿期。这些企业裁减人员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推荐度:
导读经济裁员的主旨是根据特定条件和程序,用人单位可以裁减人员,包括濒临破产期间需要整顿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企业转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后仍需裁减人员以及其他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裁员需提前向工会或职工说明情况并征求意见,制定裁减方案并报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最后正式公布方案,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法律分析;经济裁员的范围包括两方面。(1)用人单位是属于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需要裁减人员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可以依法宣告破产。对濒临破产业,允许一定阶段(不超过两年)的整顿期。这些企业裁减人员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经济裁员的主旨是根据特定条件和程序,用人单位可以裁减人员,包括濒临破产期间需要整顿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企业转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后仍需裁减人员以及其他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裁员需提前向工会或职工说明情况并征求意见,制定裁减方案并报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最后正式公布方案,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法律分析

经济裁员的范围包括两方面:

(1)用人单位是属于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需要裁减人员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可以依法宣告破产。对濒临破产业,允许一定阶段(不超过两年)的整顿期。这些企业裁减人员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是随时都会出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克服上述困难,这就必然涉及到裁员问题,因此裁减人员对用人单位来说势在必行。

(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经济裁员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需经过以下程序:

(1)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裁减人员既非职工的过错也非职工本身的原因,且裁员总会给职工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生活等方面的负作用,为此,裁员前应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

(2)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人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办法;用人单位不得裁减下列人员: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意见;

(5)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

结语

经济裁员是一项复杂的程序,需要符合特定条件并经过一系列步骤。首先,用人单位必须处于濒临破产或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才能裁减人员。其次,提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征求他们的意见。然后,制定裁减人员方案,包括名单、时间、实施步骤和经济补偿办法。裁减人员方案还需征求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并经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最后,用人单位正式公布方案,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裁员是一项严格受限的措施,旨在保护职工权益的同时,应尽力减少对他们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文档

经济原因下的裁员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经济裁员的主旨是根据特定条件和程序,用人单位可以裁减人员,包括濒临破产期间需要整顿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企业转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后仍需裁减人员以及其他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裁员需提前向工会或职工说明情况并征求意见,制定裁减方案并报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最后正式公布方案,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法律分析;经济裁员的范围包括两方面。(1)用人单位是属于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需要裁减人员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可以依法宣告破产。对濒临破产业,允许一定阶段(不超过两年)的整顿期。这些企业裁减人员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