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如下:
1、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行为:正当防卫的前提是有不法侵害的存在,这种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的,而非虚构或假设的。
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正当防卫的另一前提是存在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即不法侵害必须处于一种持续的状态。
3、正当防卫的目的性: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其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4、防卫行为的限制性:防卫行为应当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使是在防卫过程中,也可能构成防卫过当。
5、针对不法侵害者的防卫:正当防卫的对象只能是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而不是其他人。
6、防卫意识的体现:防卫人必须有防卫的认识和防卫意志,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
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非法侵害行为的人,制止非法侵害行为,对非法侵害者造成一定的损害是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1、时间条件: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只有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对合法权益造成威胁性和紧迫性,防卫行为才具有合法性。
2、主观条件:防卫人必须具有防卫意识,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并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进行防卫。
3、对象条件:防卫行为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因为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只有针对其本人才能有效保护合法权益。即使在不法侵害不是由一个人单独实施的场合,也应仅限于对该侵害人进行防卫。
4、限度条件: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如果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构成正当防卫。但如果防卫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即使是正当防卫,也可能被认定为防卫过当,可能会负有刑事责任,但通常会被减轻或免除处罚。
5、起因条件:必须有实际存在的、法令所不允许的不法侵害作为正当防卫的起因。这意味着不法侵害必须是以非法手段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这种侵犯行为构成了犯罪。
综上所述,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法指法令所不允许的,不必其侵害行为构成犯罪为必要。对于精神病人所为的侵害行为,一般认为可实施正当防卫。但是并非针对所有的犯罪行为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