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可直接申请法院确认。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当事人可以书面或口头申请调解,调解组织应当记录申请内容。调解应充分听取双方陈述,协助达成协议。达成协议后,调解协议书需双方签字并经调解员签名后生效。如果在15天内无法达成协议,当事人可申请仲裁。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可申请仲裁。对于拖欠劳动报酬等事项的调解协议,劳动者可凭协议书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法律分析
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不经劳动仲裁程序可直接申请法院确认效力。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十二条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
第十三条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四条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第十五条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第十六条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拓展延伸
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效力是否受到劳动仲裁程序的限制?
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效力受到劳动仲裁程序的限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一般需要经过劳动仲裁程序的审理和确认,才能具备法律效力。这意味着,如果没有经过劳动仲裁程序的确认,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效力可能会受到质疑。然而,根据特定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可能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确认效力,绕过劳动仲裁程序的限制。因此,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和相关法院的解释来确定。请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具体建议。
结语
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效力受到劳动仲裁程序的限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一般需要经过劳动仲裁程序的审理和确认,才能具备法律效力。然而,根据特定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可能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确认效力,绕过劳动仲裁程序的限制。因此,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和相关法院的解释来确定。请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具体建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法生效时间】本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四十九条 【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终局裁决】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 第二十九条 【仲裁申请的受理和不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