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构成犯罪,销售金额达到5万或货值达到15万的情况应予立案追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0条,销售金额在5万至20万元之间的可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销售金额在20万元至50万元之间的可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销售金额在5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的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销售金额超过200万元的可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法律分析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生产假冒伪劣的产品情节严重是会构成犯罪的,情节严重是指销售金额达到5万,或者货值达到15万。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的通知
第十六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二)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三)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拓展延伸
打击假冒产品的法律手段和惩罚力度
打击假冒产品的法律手段和惩罚力度涉及多个方面。首先,法律手段包括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和打击假冒行为。这可能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等。其次,惩罚力度需要依法进行,可能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追究以及民事赔偿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假冒产品的认识和警惕,增强社会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假冒产品的合力。综上所述,打击假冒产品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加大惩罚力度,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
结语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情节严重会构成犯罪,情节严重包括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或货值达到15万元。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的通知明确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的立案追诉标准。相关法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详细规定,对于不同销售金额的违法行为,有相应的刑罚和罚金处罚。打击假冒产品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加大惩罚力度,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一百四十五条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一百五十条 单位犯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