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业主与业主之间的纠纷解决方式,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三种方式。在调解中,民事调解不具有法律效力,而物业管理纠纷的行政调解则需要借助政府主管部门的力量进行调解处理。仲裁是通过仲裁途径解决民事性质争议的方法,而诉讼则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争议的方法。在物业管理民事纠纷中,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
法律分析
业主之间的纠纷如何解决,物业、业委会和居委会可能会介入调解,但这是一种人情化操作。如果任何一方对调解结果有异议,那么就无法达成协议。在这种情况下,调解往往不会成功。而名正言顺的“业主与业主之间的纠纷”就是法律意义上的邻里纠纷,属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调解、判决的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
第九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民事起诉状
第二十八条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三条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物业管理纠纷解决方式
1、调解
物业管理民事纠纷的调解,包括民事调解和行政调解两种。民事调解由争议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一个机构、组织和个人,由第三方依据双方的意见和授权提出解决意见,经双方同意并执行,由此化解纠纷。
但此种方式的调解不具有法律效力。调解结束后,当事人一方如不执行,则前功尽弃。物业管理纠纷的行政调解则是借助政府主管部门的力量进行调解处理,如一方不遵守执行,则要借助司法程序来解决。
2、仲裁
可以通过仲裁途径解决的应是民事性质的争议,主要是基于合同的纠纷或财产权益纠纷。依据我国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仲裁解决物业管理纠纷必须有当事人认定的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订立合同时就约定一个条款,说明一旦有争议就提交仲裁,这叫仲裁条款;另一种方式是双方当事人出现纠纷后临时达成提交仲裁的书面协议。仲裁协议要写明以下内容: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物业管理纠纷申请仲裁的一般程序是:
(1)一方当事人向选定的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
(2)仲裁委员会于收到申请书后5日内决定立案或不立案;
(3)立案后在规定期限内将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并将仲裁申请书副本和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4)被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答辩,双方按名册选定仲裁员。普通程序审理时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双方各选一名,仲裁委员会指定一名任首席仲裁员;案情简单、争议标的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一名仲裁员审理;
(5)开庭:庭审调查质证、辩论、提议调解;
(6)制作调解书或调解不成时制作裁决书;
(7)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执行。
与司法审判的两审终审制不同,仲裁裁决是一裁终局的。
3、诉讼
当事人通过诉讼方式解决民事、行政纠纷是较常见的方式。
诉讼的管辖是人民法院。与仲裁明显不同,人民法院对已提交诉讼的当事人的管辖是强制性的。
物业管理民事纠纷的诉讼程序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步骤:
(1)当事人一方(原告)提交起诉状,起诉至法院;
(2)法院审查立案后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提交答辩状;
(4)开庭:调查、辨论、调解;
(5)制作调解书或一审判决书;
(6)双方均不上诉,则判决书生效;如一方不服提起上诉,即进入二审程序;
(7)二审审理:制作二审调解书或下达二审判决书,此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
(8)申请执行。
综上所述,业主与业主之间的纠纷物业、业委会、居委会插手管(调解)都是属于人情化操作。
拓展延伸
物业管理纠纷是指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因物业管理服务所引发的纠纷,例如物业管理服务不满意、物业管理公司违规行为等。为解决这些纠纷,可以采取以下法律途径:
1. 调解:物业管理纠纷可以通过调解来解决。如果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存在纠纷,可以请物业服务所在地的居委会或物业服务行业的调解机构进行调解。调解可以达成和解协议,避免进一步的纠纷。
2. 诉讼:如果调解失败或者物业管理公司违规行为严重,可以通过诉讼来寻求法律解决途径。可以向中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物业管理公司履行其应有的职责。
3. 仲裁:如果双方无法通过诉讼解决纠纷,可以考虑通过仲裁来寻求法律解决途径。仲裁机构可以对双方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以达成和解协议。
物业管理纠纷可以通过调解、诉讼或仲裁等法律途径来解决。业主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法律途径,及时采取合适的解决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结语
调解、仲裁和诉讼是物业管理纠纷的解决方式。调解和仲裁不具有法律效力,而诉讼则具有终审判决效力。物业管理纠纷的调解和仲裁需要当事人达成一定的协议,否则无法达成协议。而诉讼则需要通过法院审理,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决。因此,当事人应根据案件性质和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
法律依据
物业管理条例:第二章 业主及业主大会 第六条 房屋的所有权人为业主。
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接受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
(二)提议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并就物业管理的有关事项提出建议;
(三)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建议;
(四)参加业主大会会议,行使投票权;
(五)选举业主委员会成员,并享有被选举权;
(六)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
(七)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八)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使用情况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九)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物业管理条例:第五章 物业的使用与维护 第五十条 业主、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擅自占用、挖掘物业管理区域内的道路、场地,损害业主的共同利益。
因维修物业或者公共利益,业主确需临时占用、挖掘道路、场地的,应当征得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同意;物业服务企业确需临时占用、挖掘道路、场地的,应当征得业主委员会的同意。
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临时占用、挖掘的道路、场地,在约定期限内恢复原状。
物业管理条例:第五章 物业的使用与维护 第五十一条 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当依法承担物业管理区域内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的责任。
前款规定的单位因维修、养护等需要,临时占用、挖掘道路、场地的,应当及时恢复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