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后报警的处理及交通事故流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规定记录并决定是否受理未在现场报警的请求。如果核实存在事故,应受理并告知当事人;无法证明或不属于管辖范围的,应书面告知。交通事故的流程包括立案、现场勘查、责任认定、处罚肇事者以及调解损失赔偿问题。
法律分析
一、交通事故事后报警该如何处理
1、当事人未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2、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并告知当事人。
3、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4、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八条。
二、交通事故流程怎么走
处理交通事故的流程:
1、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之后,按照管辖范围予以立案;
2、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收集证据;
3、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作出认定;
4、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对肇事责任人进行处罚;
5、对交通事故造成损失赔偿问题进行调解。
拓展延伸
交通事故后的报警流程及注意事项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正确的报警流程至关重要。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将车辆移至安全地点,并确保伤者得到紧急救助。接下来,拨打紧急电话报警,提供准确的事故信息和位置。在等待警察到达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冷静,并与对方交换必要的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保险信息等。同时,尽量收集现场证据,包括事故照片、目击证人的联系方式等。在警察到场后,如实陈述事故经过,并配合警方的调查。最后,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并提供相关证据,以便顺利进行理赔。记住,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是预防交通事故的最佳方法。
结语
交通事故发生后,正确的报警流程至关重要。确保安全并及时报警,提供准确信息和位置。与对方交换必要信息,并收集现场证据。警方到场后如实陈述,并配合调查。最后,通知保险公司并提供证据,以便理赔。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是预防事故的最佳方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七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
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是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对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等专业性较强的检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委托专门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应当由鉴定人签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九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四节 检验、鉴定 第四十九条 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
尸体检验应当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对交通肇事逃逸车辆的检验、鉴定自查获肇事嫌疑车辆之日起三日内委托。
对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后需要检验、鉴定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对精神疾病的鉴定,由具有精神病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