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在法律依据、合法性、适用步骤、标准和主张方面存在差异。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而赔偿金的支付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87条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是用人单位补偿劳动者的情形,标准按照工龄和工资计算,而赔偿金的标准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劳动者在劳动争议中不能同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在司法实践中,补偿金的认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合法性进行处理。
法律分析
1、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支付的法律依据不同
经济补偿金的支付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赔偿金的支付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也就是说,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但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2、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合法性不同
经济补偿的情形是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过错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依法终止时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补偿。
3、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适用步骤不同
适用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下,用人单位直接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适用赔偿金的情形下,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能面临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而不支付赔偿金的法律后果。很多用人单位宁愿支付赔偿金,也不希望恢复劳动关系。
4、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标准不同
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标准不同,正是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联系所在。赔偿金标准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5、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不能同时主张
如果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不能向用人单位同时主张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包括依法解除和违法解除两种。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是否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要视情况而论。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劳动合同补偿金的具体赔偿情况,是需要严格基于实际的赔偿范围和补偿的对象来进行认定的,涉及到相关事项的办理上,也要对劳动合同解除的原因来进行合法的认定,存在异议的可以起诉到法院来处理。
结语
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支付的法律依据不同,合法性、适用步骤和标准也存在差异。劳动者在劳动争议中不能同时主张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劳动合同补偿金的具体赔偿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合法认定准则进行处理。如有异议,可通过法院起诉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