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采矿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未取得许可证擅自采矿、进入禁止区域采矿、擅自开采保护性矿种等。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采取破坏性开采方法造成严重矿产资源破坏者,将受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以上规定依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
法律分析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三百四十三条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拓展延伸
非法采矿罪的法律责任和刑事处罚
非法采矿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其法律责任和刑事处罚进行明确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采矿罪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究。民事赔偿方面,非法采矿行为造成的损失应由犯罪者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行政处罚方面,相关部门可依法对非法采矿行为进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措施。刑事追究方面,非法采矿罪涉及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公共安全等问题,犯罪者可能面临刑事拘留、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刑罚。综上所述,非法采矿罪的法律责任和刑事处罚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环境保护,对违法者起到震慑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结语
非法采矿罪是一项严重的违法行为,对其法律责任和刑事处罚进行明确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规定,情节严重的非法采矿行为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外,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综上所述,非法采矿罪的法律责任和刑事处罚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环境保护,对违法者起到震慑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六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三百四十三条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收购和销售国家统一收购的矿产品的,没收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单位和个人进入他人依法设立的国有矿山企业和其他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采矿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